中新网西宁11月19日电 (马效勇 希日尖措 孙睿)记者18日从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委宣传部获悉,作为青海首个沙漠水产养殖项目,都兰县香日德镇小柴旦沙漠养殖基地投放的3万斤“沙漠蟹”迎来丰收,产品已成功打入江苏、上海、广东等沿海市场,成为高原生态养殖的新标杆。

沙漠变“蟹塘”:冰川水孕育高原珍馐
连日来,小柴旦沙漠养殖基地的10余个标准化水池波光粼粼,青背白肚、膏腴黄满的“沙漠蟹”被工作人员陆续捕捞上岸。这片曾以“风吹石头跑”著称的不毛之地,如今因引入昆仑山冰川水形成独特养殖环境,让辽宁早熟蟹苗在沙漠中茁壮成长。

养殖基地负责人李继青介绍:“昆仑山冰川水富含矿物质且温度恒定,这种水质养出的螃蟹肉质更紧实、鲜味更浓郁。经过两年半科学养殖,首批3万斤辽宁早熟蟹已达到上市标准,因生长于沙漠环境被市场誉为‘沙漠蟹’。”
生态效益双丰收:沙漠养殖带动就业增收
该基地占地300亩,通过“沙漠改水塘”工程构建起生态养殖系统。香日德镇小夏滩村村民李勇感慨:“过去只能在戈壁放牧,现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每月2000多元收入让家庭开销有了保障。”据统计,养殖基地已为当地提供20余个长期就业岗位,季节性用工超百人次。

产业链延伸:科研+旅游赋能可持续发展
都兰县农牧和科技局透露,未来将扩大养殖规模至500亩,构建“科研院所+基地+合作社+农户”产学研体系,重点攻关螃蟹与南美白对虾、花甲的立体养殖技术。更值得期待的是,当地计划结合柴达木盆地旅游资源,开发“沙漠养蟹观光体验”项目,打造集生态养殖、科普教育、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综合体。
业内专家指出,青海沙漠蟹的成功养殖不仅为高原特色农业开辟新路径,更通过“生态修复+产业振兴”模式,为干旱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随着冷链物流体系完善,这只来自世界屋脊的“沙漠蟹”有望端上更多沿海消费者的餐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