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天津11月19日电 题:Z世代引领酒饮新趋势:微醺社交成年轻消费主流
中新社记者 周亚强 王君妍
初冬的天津,海河畔的晚风裹挟着寒意,而“三七开咖啡酒馆”内却暖意融融。店员将一杯冒着热气的香橙肉桂红酒递给年轻顾客:“天气转凉,这款热红酒正适合暖身。”

11月19日,“00后”董怡彤(左)在三七开咖啡酒馆品尝香橙肉桂红酒。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
“白天靠咖啡提神,晚上用小酒放松,这里就像我的‘第三空间’。”“00后”董怡彤是这家店的常客。她表示,这种融合咖啡与酒饮的复合型空间,为都市年轻人提供了职场与家庭之外的“情绪缓冲带”。
这类消费场景正在中国多地悄然兴起。从天津五大道到成都玉林路,从上海原法租界到广州东山口,集咖啡、酒饮、阅读与社交功能于一体的多元空间,正成为Z世代群体继工作与居住之外的新聚集地。
“氛围感比酒精浓度更重要,微醺状态比烂醉如泥更迷人。”在天津和平区从事演艺行业的“95后”刘严文道出同龄人心声。他更倾向与朋友在精酿啤酒馆或低酒精饮品店小聚,人均消费一两杯,“重点不在喝酒,而在交流体验”。
“三七开”主理人李安麒介绍,店铺会随季节更新特调酒单,并定期举办主题派对、“汇即兴”表演与读书分享等活动,以增强客群黏性。“Z世代更看重饮酒背后的社交联结与情感释放,追求的是恰到好处的放松,而非失控的酣醉。”
消费观念转变重塑市场格局
从“劝酒豪饮”到“理性微醺”,这一消费观念的转变正深刻影响中国酒饮市场。据天猫平台统计,过去一年酒水类新客比例高达七成,其中18至29岁年轻用户数量超千万,占比达三成且保持双位数增长。
消费选择也随之变迁。中国酒业协会《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指出,在“年轻群体代际交替+消费主权觉醒”背景下,酒类消费从“量”向“质”转变,低度化、利口化成为产品创新方向,特色香型与风味组合日益受重视。预计2025年中国低度酒市场规模将突破74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25%,远超白酒行业整体增速。

11月19日,天津三七开咖啡酒馆内,以红酒为基底搭配香橙与肉桂的热饮成为畅销款。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
品质追求催生专业化消费倾向
尽管追求轻松饮酒,Z世代对品质的要求并未降低。在天津一家专业威士忌吧,从事互联网行业的“95后”吕浩能清晰辨别不同产区的风味特点。“我不一定追求最贵的酒款,但会关注原料、工艺及品牌理念。”这种趋于专业化的消费倾向,也推动着面向年轻人的酒饮教育兴起。2025年以来,天津、成都等地的图书馆、高校及社区机构陆续开设酒类品鉴课程与工作坊,广受年轻群体欢迎。
传统酒企加速年轻化转型
面对年轻消费力量的崛起,传统酒企纷纷调整产品策略。茅台推出果味气泡酒,五粮液开发低度小瓶装,江小白持续拓展梅酒、米酒等轻口味系列。在天津,老字号王朝酒业与“老津衛”茶叶联名创新推出“东方汽泡茶酒”,通过跨界合作重塑品牌年轻化、时尚化形象。这些新产品不仅酒精度较低,包装设计也更趋时尚与个性化,与传统白酒形成鲜明对比。
即时配送服务重构消费场景
记者走访发现,“像点外卖一样买酒”正成为新常态。美团闪购数据显示,10月31日“双十一”大促启动24小时内,平台酒饮类“闪电仓”销量同比增长300%。淘宝闪购也首次加入天猫“双十一”,推出“远近一体”的酒类即时配送服务,进一步满足年轻人“即时享受”的消费需求。
专家:价值驱动将成行业主流
“中国酒饮市场正从传统的‘价格驱动’向‘价值驱动’转变。”天津社会科学院经济分析与预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董微微认为,Z世代作为新兴消费主力,其注重个性表达、健康意识和社交体验的特质,将持续推动产业创新与升级。“预计未来几年,主打轻量化、个性化、场景化的酒饮品牌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