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锡林郭勒11月19日电 题:锡林郭勒草原牧民集体发力:好货畅销全国,增收路越走越宽
作者 奥蓝 敖特根其木格

“过去在集市摆摊,现在直接给公司供货。”锡林郭勒大草原牧民额尔登图亚边说边将刚做好的奶豆腐、奶皮子分装上电动三轮车,驶向5公里外的农牧业公司。作为拥有小作坊许可证的牧民,她深切感受到集体力量带来的变化——订单量翻倍,收入更稳定。
这家由宝力根苏木9个嘎查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共同出资225万元成立的农牧业公司,正成为破解当地销售困境的关键。公司法人代表嘎日迪介绍:“我们整合牧民资源,统一收购牛羊肉和奶制品,通过规范化包装和品牌化运营,让草原好货走出内蒙古。”

集体经济破解销售难题
宝力根苏木千余户牧民中,超六成从事家庭式小买卖,但受限于零散销售模式,产品常面临“好物卖不远、卖不上价”的困境。公司成立后,通过“订单式收购”机制,根据市场需求和资金周转情况确定收购量,牧民自愿报名供货。今年前9个月,公司已收购5000余只羔羊,销售额突破700万元,产品远销北京、辽宁等地。
“卖羊每斤比市场价高1元,还能得到养殖技术指导。”希日塔拉嘎查牧民斯琴算了一笔账:过去自行销售需承担运输、议价成本,现在公司统一收购后,每只羊增收超200元。更让他安心的是,公司定期邀请专家开展养殖培训,牧民只需专注生产。

“信任名片”打开全国市场
在奶制品销售区,每份产品包装上的专属二维码格外醒目。“消费者扫码可直接联系牧民,我们称它为‘信任名片’。”嘎日迪拿起一盒奶豆腐演示:扫描二维码后,页面不仅显示牧民信息、制作过程,还能在线下单。这种透明化溯源方式,让传统奶制品销量增长30%,复购率达65%。
公司运营团队虽仅有数名员工,但背后是32名“志愿者”的支撑——苏木和嘎查政府工作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屠宰、搬运、电商运营等工作。锡林郭勒盟农牧局干部田浩便是其中一员,他拍摄的酸马奶制作短视频播放量超10万次,直接带来22个订单。“牧民守护草原好货,我们助力拓宽渠道。”宝力根苏木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双山感慨道。
从分散经营到集体发力,从地摊销售到品牌运营,锡林郭勒牧民正走出一条特色增收路。正如额尔登图亚所说:“现在只管把产品做好,销路和价格都有保障。”这片草原上的集体经济实践,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