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济南11月19日电 (李明芮)“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山东省始终将人民健康置于首位,聚焦提升民众医保获得感,持续深化医保改革,在制度建设、改革创新、服务升级与基金监管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山东医保保障网越织越密、服务温度持续提升,为民众健康构筑起坚实屏障。
11月1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专题发布会,系统介绍“十四五”期间全省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实践成果。

保障升级:从“兜底保障”迈向“优质普惠”
山东以待遇提标、范围扩面为核心,推动医保保障从“保基本”向“优服务”转型。据山东省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左毅介绍,五年来,全省基本医保待遇水平稳步提升,职工、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分别稳定在80%和70%左右,基层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提升至85%以上。普通门诊统筹制度全面建立,基层医疗机构居民普通门诊报销比例达65%,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报销比例提高至75%。
在医疗救助领域,山东聚焦特困人员、低保对象等群体,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通过分类资助参保、分类救助医疗费用等措施,将救助比例提高至70%以上。经多层次保障后,救助对象个人医疗费用负担控制在10%左右。长期护理保险方面,山东在全国率先实现职工长护险全覆盖,居民长护险稳步推进,参保人数达5608.4万人,较“十三五”末增长2208.9万人,居全国前列。
生育支持政策持续加码。山东提高二孩、三孩生育医疗待遇,完善失业人员生育保险政策,开展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试点,并将辅助生殖、分娩镇痛等纳入医保报销。商业医疗保险补充作用凸显,全省16市均推出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形成“基本医保+商业补充”的多层次保障格局。
改革攻坚:“三医协同”破解发展难题
山东以系统性改革破解医保领域深层次矛盾,推动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左毅表示,五年来,全省常态化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采,累计落实国家、省级及省际联采药品890种、高值医用耗材40类,并在全国率先推行集采药品进基层,3.38万家药店和村卫生室可供应集采产品,让民众在家门口享受质优价宜的医药服务。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入推进。山东全面推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和按病种分值(DIP)付费,配套实施医保数据发布、特例单议等措施,引导医疗机构规范诊疗行为。按病种付费实现统筹区、定点医药机构全覆盖,病种和基金覆盖率分别达97.21%、89.76%。医药价格治理方面,山东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开展全国联审通办试点,上线定点药店药品价格查询比价程序,推动价格透明化。
服务便民:从“少跑腿”到“零距离”
山东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省医保局副局长李博介绍,“十四五”期间,全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稳定在9500万人以上,常住人口参保率达95%。针对参保缴费中的“关键小事”,山东创新服务模式,率先实现新生儿凭出生医学证明即可参保并享受待遇,拓展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功能,支持为家庭成员缴纳居民医保费。
为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全省大力推进基层医保工作站(点)建设,依托乡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定点医药机构等设立3.5万家基层站点,形成“一体两翼”服务格局(以省市县医保经办大厅为主体,基层站点和医疗机构为补充),将医保服务从“窗口”延伸至“门口”,让基层民众就近办事更便捷。
“未来,我们将始终秉持‘人民在我心中’的理念,持续深化医保改革,提升治理能力,推动制度更优化、服务更高效,让民众的医保获得感成色更足。”左毅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