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人社部:‘十四五’期间超3100万农民工获补贴性技能培训

时间:2025-09-26 12:05: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陈海峰

  中新网9月26日电 9月26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成就。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技能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效,累计超过4200万人次的企业职工和3100万人次的农民工接受了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十四五’期间,人社部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王晓萍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一、实施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加强技能人才培养

  王晓萍指出,“十四五”期间,人社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政策支持、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技能人才工作体系。通过实施“技能中国”“技能照亮前程”等培训行动,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累计超过4200万人次的企业职工和3100万人次的农民工接受了补贴性培训。

  培训模式上,人社部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的项目化培训,打造特色鲜明的技工教育办学体系,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较高水平。

二、构建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为提高培训有效性,人社部构建了产业、教学、评价衔接融通的技能生态链。充分发挥企业主导作用,以实施技能强企行动为抓手,打造“产教评”培训模式。由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院校、培训评价机构,实现培训内容与企业产业需求紧密融合。

  同时,人社部全面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推进“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支持“智改数转”企业以订单培训等方式加强数字人才培养,为企业量身定制输送技能人才。

三、推行“新八级工”制度,畅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

  针对技能人才上升空间受限的问题,人社部健全了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在原有“五级”基础上,往下补设学徒工,往上增设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形成“新八级工”制度。这一制度打破了技能人才成长的“天花板”,鼓励“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

  “十四五”以来,累计有4400多万人次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6000多人次获评特级技师、首席技师,他们中有不少人拿到的工资与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相当。同时,推动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双向比照认定,畅通技能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四、开展技能人才表彰激励,营造技能成才氛围

  为营造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社会氛围,人社部加大了表彰奖励力度。“十四五”期间,共选树60名中华技能大奖和588名全国技术能手。焊接行业的领军人才艾爱国被授予“七一勋章”,桥吊专家许振超被授予“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还有越来越多的高技能人才当选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人社部持续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广泛开展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本周二,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刚刚闭幕,3420名选手参加角逐,吸引了近20万人观赛观展,网上阅读量超过12亿人次,增进了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年人对技能的认同感、向往感。

  王晓萍表示,下一步,人社部将积极谋划“十五五”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技能劳动者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