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湖州10月1日电 题:台胞湖州创业15年:从餐饮到文创的三级跨越
作者 林波
“这是我在大陆度过的第15个国庆节,也是我在湖州扎根创业的第15个年头。”10月1日,台胞朱永森在浙江湖州的工作室内,正与设计团队探讨两岸青年文创孵化基地的改造方案。从台湾小吃到文创产业,这位来自台中的创业者用三次转型,书写了一段跨越海峡的创业传奇。
初入湖州:从贸易到台湾小吃的试水
2000年初,因贸易采购首次来到湖州的朱永森,误将“湖州”认作“福州”,却意外发现了这座江南水乡的潜力。“这里既有江南的宁静,又有发展的活力。”2010年,他决定与朋友合作,在湖州开设首家以“大脸鸡排”为特色的台湾小吃店。凭借独特的口味和精准的市场定位,小店迅速成为当地网红打卡地,日均客流量突破500人次。
“大陆餐饮市场机会多,但竞争也激烈。”朱永森回忆,随着小吃行业门槛降低,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2015年,他果断转型,创立自有奶茶品牌,并在长三角地区开设百余家门店,最高峰时单店日营业额超2万元。
二次转型:从餐饮到生活美学的升级
奶茶行业的起伏并未动摇朱永森的信心。2017年,他在妻子家乡东林创立“青芜家庭农场”,引入台湾休闲文创农业理念,打造鱼菜共生、虾稻共生、萌宠乐园等特色板块。农场年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成为湖州周边亲子游的热门目的地。
“家庭与事业可以兼顾。”朱永森笑着说。在这里,他不仅实现了创业梦想,还收获了爱情——与当地姑娘组建了幸福的“两岸家庭”,并育有两个可爱的女儿。“两个女儿都落户湖州,这里的发展环境让下一代有了更好的起点。”
三次跨越:从生活场景到文创产业的深耕
2020年后,朱永森敏锐捕捉到户外休闲经济的崛起,将废弃养猪棚和甲鱼大棚改造成“西塞星空”露营基地。工业风与自然景观的融合,让这里迅速成为长三角地区的新晋网红打卡地,周末预订率超90%。
如今,他再次调整方向,聚焦两岸青年文创孵化基地建设。“大陆文旅市场正从观光转向体验,从购物转向情绪价值。”朱永森计划通过台湾文创经验,为创业青年提供资金、运营等全方位支持,目前已吸引10余个两岸文创团队入驻。
“湖州就像我的孩子,看着它不断成长。”朱永森感慨,15年间,这座城市从“江南水乡”蜕变为“文旅新城”,而他也从台湾创业者成长为两岸融合的推动者。“在这里,每个梦想都能找到生根发芽的土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