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哈尔滨10月1日电 (记者 姜辉)作为水污染治理的关键环节,入河排污口是污染物进入水体的最后一道'闸门'。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最新通报显示,全省31条重点河湖的2253个入河排污口已完成整治2237个,整治率高达99%,标志着该省水环境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马云在发布会上介绍治理成效(供图: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
据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马云介绍,'十四五'期间,该省构建了'查、测、溯、治、管'五位一体的监管体系。通过'县区周巡查、地市月核查、省级季抽查'和'局长查现场'的常态化机制,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负责人深入一线督导,针对排查不彻底、溯源不准确等问题建立闭环管理,确保问题早发现、真解决。
针对黑龙江省冬季漫长、监管难度大的特点,生态环境部门创新运用卫星遥感技术,通过解译冰封期排污口流水特征,精准识别'隐形排污口'。这种'天眼'监测与地面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从'人防'到'技防'的监管升级,让违法排污行为无所遁形。
马云强调,入河排污口整治需建立长效机制。一方面,组织'专家小分队'开展'专项查、重点查、联合查、暗访查',对重点流域和区域实施帮扶督导;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全省排污口监督管理业务技能培训班、开展'微课堂'线上培训等方式,提升基层人员专业水平。对整治进展缓慢的地市,成立督导帮扶组现场指导,确保整治任务按时保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