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0月18日电(记者 陈欣怡)由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新闻摄影学会联合主办的北京国际摄影周2025于10月18日在京盛大启幕。本届摄影周以“影像:文明·新质”为学术主题,旨在通过多元影像语言展现全球文明互鉴,同时特别强调国际化视野与青年影像力量的融合。
10月18日,北京国际摄影周2025在中华世纪坛正式拉开帷幕。本届摄影周为期9天,以中华世纪坛为主展场,辐射北京10个空间展馆作为平行展区,共展出来自26个国家摄影师的近5000幅作品,涵盖近20场对话交流、50场展览活动,为公众呈现一场跨越国界与文化的影像盛宴。
三大主题展览:文明溯源与全球对话
本届摄影周重点打造三大核心展览:“文明溯源——三大文明古国的影像记忆”展览,汇聚古希腊、埃及与中国先驱摄影师的珍贵影像,通过历史镜头追溯文明起源,后续将在三国进行巡展;“观·品”十国摄影组织主席作品联展,集结埃及、塞尔维亚、摩洛哥、土耳其等十国摄影机构主席的100幅代表作,展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摄影美学;2025丝路国家青少年国际摄影大展以“我的家园”为主题,来自17个国家的青少年创作者用镜头捕捉家园之美,勾勒“一带一路”沿线文化地貌,传递青年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表达。
科技赋能与青年创新:AI与手机摄影的新探索
已举办十三届的“云影像”大众手机摄影展,本届特别设立AI展示区与“AI+手机摄影”专区,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对摄影艺术的重塑与影响。展览通过互动装置与作品展示,传递影像创作者在科技浪潮下的新思考,展现摄影艺术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
青年视角:摄影艺术的未来与希望
连续两届担任“全球青年影像艺术100暨TOP10培养计划”评委的摄影家钟维兴表示,青年的镜头不仅展现了精湛技艺与灵动创意,更通过影像诠释了对“文明”的独特理解。他强调,青年摄影师对时代与生活的敏锐洞察,为摄影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让他看到了行业的未来与希望。
开幕式致辞:13年历程与文化使命
启幕式现场,北京国际摄影周组委会主席李舸、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副主席郑培书、国际摄影家联盟主席马诺利斯·米察基斯、韩国摄影家协会理事长兪琇灿等嘉宾致辞。李舸表示,自2013年创办以来,北京国际摄影周已走过13载春秋,始终秉持“国际化、学术化、专业化、多元化”的办展原则,用镜头记录时代变迁,用影像讲述中国故事。如今,它不仅成为北京的文化名片,更在中外摄影交流、文旅融合、学术创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