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日本房产(ID:Japan_gold)| 掘金酱
近期,香港街头出现了一幕不同寻常的景象——不是熙熙攘攘的游客,而是手持港元、排队兑换日元的本地人。
中环的找换店外,排起了蜿蜒的长队,有市民甚至一次性兑换百万日元。当前,日元兑港元汇率已跌至5.07的近月低位,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异样的紧迫感。

这场突如其来的兑换潮,表面上看是为了年末圣诞旅行和明年樱花季做准备,但其背后,却隐藏着更为深远的动机。

旅游,历来是港人兑换日元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日本地震恐慌的消退,以及日元贬值的刺激,越来越多的香港市民开始抓住这个“划算的时机”,计划飞往日本。
据港媒实地报道,上环德辅道中一家找换店连续多日人满为患,下午高峰期队伍超过40人。店员透露:“最近两星期人流很旺,有些是赶在下班过来换,7点收工前都一直有人来。”

其中,一笔交易额高达100万日元(约合5万港币),排队的港人表示,看到汇率非常不错,便趁机兑换日元,为即将前往日本福冈的一周旅行做准备。
年末圣诞与新年的长假,加上明年春季的樱花季,形成了赴日旅游的双高峰。而随着高市早苗上台后日元再度走低,日本重新成为港人假期的首选目的地。
需求与汇率的双重刺激,让香港银行与找换店的“日元窗口”再次人满为患。
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短期的旅游热潮。部分港人趁着日元低位,大额兑换并存放账户中,视其为一种“理财储备”。他们认为,一旦日元回升,不仅能省下旅费,更能在汇差中赚取额外收益。
换句话说,兑换日元,表面上是为了消费,实质上,是在为未来的资产配置预留入口。
我们有个【内部交流群】,会分享更多日本最新热点资讯、重要新闻解读、在日生活细节等资讯,欢迎下方扫码加入:

选择将日元作为投资储备的这部分港人,其眼光远比普通旅游者更为长远。他们瞄准的,是东京等日本核心城市的房地产市场。
这股风潮背后,是香港与东京两地房地产市场的鲜明对比。
香港住宅价格自2021年高点已下跌约30%,商业地产租金也从高位回落近40%。星展银行预测,2025年楼价仍可能继续下探5%。在高利率与成交萎缩的双重压力下,香港的楼市正在失去以往那种“稳赚不赔”的信心。
而在另一端,东京的房地产市场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2025年第一季度,东京房地产投资总额超过110亿美元,超越纽约和达拉斯,跃居全球房地产投资榜首。
东京的房价稳中有升,市场流动性充足,交易量持续攀升,成为国际资金眼中的“安全港”。
同样是一线城市,两地的投资门槛却有天壤之别。香港核心区住宅动辄数千万港元起步,而在东京23区,一套20平米左右的投资型公寓,人民币50万元便可入场。对于想“试水”的投资者而言,东京市场的可进入性显然更友好。
加之日本长期低利率政策与完善的房屋托管体系,使东京房产能够实现“低波动+稳定现金流+土地价值”的三角平衡——这正是香港市场当下所缺乏的特质。
从宏观层面看,日本已走出三十年的通缩,进入温和通胀周期,东京地价连续多年稳步上升。随着高市早苗上台,日本或将迎来新一轮财政宽松周期,利好房地产、股市与土地资产的上涨。
对于香港投资者而言,日元低位意味着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时间窗口——既能低成本换汇,又能提前布局东京不动产。

香港,或许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对于全球变化总是更为敏感。
早在数十年前,港人便开始将日本当作“后花园”,从二十年前将日本视为购物天堂,到十年前开始投资日本房地产,香港资金对日本市场的理解不断深化。
今天,随着日元走低,越来越多的香港投资者再次把目光投向日本,特别是东京不动产市场。
在港楼市回调、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上升的当下,日本再次成为港人资产版图中的“避风港”。他们开始将日元视为抗风险资产,将东京不动产当作“睡后收入”的来源。
租金稳定,地价坚挺,汇率低点入场——这些条件叠加,构成了一种极具吸引力的组合。
于是,换日元,不再只是“去日本玩一趟”的轻松决定,而是一次关于未来的战略选择。
汇率的波动终将平息,但基于价值判断的资产布局,往往能穿越周期。当香港街头的换汇队伍还在蜿蜒时,敏锐的人,或许已经在思考:与其排队换日元,不如趁低入手日元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