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人形机器人最后价值洼地:10大低估值龙头股补涨在即

时间:2025-09-27 13:49:51 来源:我不叫阿哏 作者:我不叫阿哏

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规模化量产前夜,特斯拉Optimus即将进入量产阶段,这些估值仍处低位的供应链企业即将迎来价值重估。

2025年9月,特斯拉董事会通过与马斯克业绩深度绑定的“万亿美元薪酬方案”,明确将“累计交付100万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列为核心考核目标。与此同时,上海发布ITU具身智能机器人标准化展望及人形机器人数据集标准,推动产业规模化落地。

在资本市场,人形机器人板块近期表现强劲。数据显示,该板块平均市盈率已超50倍,但仍有部分优质企业估值低于20倍。这些公司凭借技术迁移优势切入机器人赛道,却尚未被市场充分定价。

一、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临界点

人形机器人产业正经历从技术突破到规模化商用的关键阶段。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超150台人形机器人同台亮相,展示工业、服务、康复等多场景落地能力。业界预测,今年上半年智能机器人行业平均增速可达50%-100%。

1. 特斯拉Optimus量产时间表明确

特斯拉已制定清晰的人形机器人量产路线图。据产业链信息,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累计商务沟通量已达约3万台,2025年将主要限于工厂内部使用;Gen3版本设计即将敲定,明年将实现规模化量产。

马斯克公布的量产计划显示:2025年生产数千台Optimus机器人,2026年产能提升至5-10万台,2027年剑指50-100万台。这一进程比原计划提前三年,彰显特斯拉对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信心。

2. 中国供应链优势显著

中国供应链企业有望承接全球人形机器人超60%的零部件订单。在制造业基础、成本控制和快速响应方面,中国企业具有显著优势,已成为产业链不可或缺的力量。

政策支持持续加码。工信部提出2025年关键部件国产化率超50%的目标,长三角地区对机器人示范应用最高补贴50万元/台。这些政策将加速国内供应链企业的成长。

二、低估值龙头股的筛选逻辑

在人形机器人概念股普遍高估值的背景下,寻找真正具有安全边际且与机器人业务关联度高的公司尤为重要。我们基于以下标准筛选低估值龙头股:

1. 估值指标与业绩支撑

核心筛选标准为市盈率(TTM)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中报净利润超1亿元。这一标准确保公司既有估值优势又有业绩支撑。截至2025年9月22日,人形机器人板块平均市盈率已超50倍,而清单中公司市盈率均低于23倍。

业绩增长性是另一关键指标。入选公司中报净利润均表现优异,从1.30亿元到260.1亿元不等,确保企业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2. 机器人业务关联度

企业与机器人产业的真实关联度是核心考量因素。筛选的企业均已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有实质性布局:有的与头部机器人公司成立联合实验室;有的已推出样机并进入测试阶段;有的则已成为供应链重要一环。

筛选过程中特别关注了技术协同性与场景落地能力。那些能够将主业技术迁移至机器人领域,并具备明确应用场景的企业,更具长期投资价值。

三、10大低估值龙头股清单

基于上述筛选逻辑,我们整理出10家估值合理、业绩优良且与人形机器人产业关联度高的A股上市公司。这些企业基本覆盖了人形机器人核心产业链环节,未来有望随着产业成熟而迎来价值重估。

1. 美的集团:家电巨头机器人转型引领者

美的集团作为家电行业巨头,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全面而深入。公司市盈率仅13.08倍,中报净利润高达260.1亿元,是榜单中盈利能力最强的企业。美的已被评为“中国2024人形机器人供应链优质企业”,并聚焦机器人整机开发,积极布局核心技术。

美的旗下库卡机器人是全球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近期联合开发了轮足式机器人。公司还成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自研谐波减速机性能对标国际头部企业。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全球渠道网络,美的有望在人形机器人量产时代占据重要地位。

2. 威孚高科:精密传动领域隐形冠军

威孚高科作为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产业联盟会长单位,在精密传动领域技术积累深厚。公司市盈率14.75倍,中报净利润7.02亿元,估值优势明显。

公司联合江南大学等机构研发的无锡首台人形机器人“艾德”已成功面世,掌握了精密减速器与伺服系统关键技术。作为产业联盟会长单位,威孚高科能有效整合本地供应链资源,降低量产成本,未来有望成为长三角地区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供应枢纽。

3. 亨通光电:机器人线束解决方案专家

亨通光电与乐聚机器人合作探索人形机器人专用线束的共同研发,促进相关线缆连接器的标准化和产业化落地。公司市盈率17.92倍,中报净利润16.13亿元。

线束是人形机器人的“血管神经”系统,负责电力传输和数据通信。亨通光电在通信线缆领域的技术积累可迁移至机器人专用线束研发。目前,乐聚机器人“夸父”已进入亨通工厂测试,验证工业环境下的耐久性与安全性。

4. 中联重科:工业场景应用先驱

中联重科已成功开发出三款人形机器人,包括轮式和双足版本,已有数十台进入自家智能化工厂在多个环节试点运用。公司市盈率15.92倍,中报净利润27.65亿元。

工程机械制造经验使中联重科在机器人关节模块生产成本控制方面具有优势。公司开发的机器人已应用于工程机械生产线装配、检测等环节,在复杂工业环境中的适应性强。这种“自产自用”的模式为机器人技术提供了宝贵的测试场景,加速产品迭代。

5. 海晨股份:智能物流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

海晨股份与乐聚机器人合作,在物流仓储、分拣、运输等环节打造人形机器人与物流业务深度融合的示范项目。公司市盈率21.55倍,中报净利润1.30亿元。

物流行业是人形机器人最具潜力的应用场景之一。海晨股份作为生产性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可将AGV与AI算法技术结合,优化生产物流效率,适配制造业智能化升级需求。公司与乐聚机器人的合作项目已成为行业示范案例,未来有望在智能物流领域复制成功经验。

四、产业链其他关键环节低估值标的

除了上述五家企业外,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其他环节也存在一批估值合理、技术优势明显的企业,它们共同构成了人形机器人价值洼地组合。

1. 诺力股份:智能物流机器人领先者

诺力股份与浙大人形机器人研究院战略合作,围绕智能物流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公司市盈率13.97倍,中报净利润2.46亿元,估值优势突出。

双方联合打造的“具身智能物流机器人联合实验室”致力于智能物流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诺力股份在物流自动化领域积累深厚,可将其技术与人形机器人结合,开发出更适合复杂环境的物流解决方案。

2. 立中集团:轻量化材料供应商

立中集团的多规格高强高屈服免热处理压铸铝合金产品可用于人型机器人零部件制造。公司市盈率22.84倍,中报净利润4.01亿元。

轻量化是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需求之一。立中集团的材料正在某欧洲人型机器人关节转轴上进行验证。一旦验证通过,公司有望成为全球人形机器人轻量化材料核心供应商。铝合金材料在汽车轻量化领域已广泛应用,这一技术可迁移至机器人领域。

3. 执行器与传感器领域低估值标的

执行器和传感器是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部件,技术壁垒高,国产替代空间大。在这一领域,秦川机床作为国内唯一量产行星滚柱丝杠的企业,产品适配人形机器人直线关节,单台价值量超8500元。公司2025年一季度机器人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0%。

柯力传感是国内六维力传感器市占率超70%的企业,产品单价已降至进口产品的1/3。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同比增1100%,通过优必选、傅利叶智能等头部客户验证。

五、投资策略与风险提示

1. 投资节奏把握

当前应优先布局估值合理、业绩确定的执行器与传感器企业。执行器(包括丝杠、减速器等)占机器人总成本约55%,是价值量最高的环节。相关公司如秦川机床、中大力德等估值相对合理,且已进入特斯拉等头部企业供应链。

第二梯队可关注灵巧手与关节模块供应商。随着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拓展,精细化操作需求提升,灵巧手技术重要性凸显。相关企业如兆威机电、浙江荣泰等在该领域有较深布局。

最后是整机集成与场景应用企业。这类公司需等待产业链成熟后才能大规模放量,但长期空间巨大。美的集团、中联重科等在该领域有显著优势。

2. 风险提示

技术迭代风险是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首要风险。特斯拉Optimus仍处于快速升级阶段,Gen-3可能引入更多自研部件,需关注供应商技术适配能力。技术路线变更(如特斯拉转向磁悬浮关节)可能使现有供应链企业投入失效。

量产进度不及预期是另一大风险。特斯拉人形机器人量产计划激进,但实际进度可能受技术瓶颈、供应链配合等因素影响而延迟。目前市场对特斯拉订单真伪存在分歧,板块短期处于高位震荡。

估值过高风险也需要警惕。部分机器人概念股涨幅较大,估值已较高,需警惕估值回调风险。投资者应避免追逐短期涨幅过大的标的,专注于有业绩支撑的低估值企业。

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规模化前夜,未来十年将是黄金发展期。随着特斯拉Optimus量产计划推进,三花智控、拓普集团等核心供应商已提前布局产能,迎接即将到来的订单放量。

资本市场层面,低估值高盈利的机器人供应链企业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双升。在产业趋势向好、政策支持加大背景下,那些真正具备技术实力且估值合理的龙头企业,补涨行情一触即发。

价值洼地的价值不会长期被忽视,人形机器人产业大潮下,这些低估值龙头股正静待市场发现它们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