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牙齿健康决定寿命?医生:寿命短的人牙齿有3大特征

时间:2025-09-27 13:52:44 来源:泠泠说史 作者:泠泠说史

春日的公园里,69岁的王大爷正和邻居赵叔坐在长椅上闲聊。赵叔一边剥着玉米一边抱怨:“这牙咬不动硬东西,吃个玉米都费劲。”王大爷打趣道:“牙掉光了还能活得少?我爸80岁还戴假牙呢!”没想到,路过的老李头叹了口气:“你们还不知道吧?医生说牙齿好坏,真能看出一个人能活多久。”

这个说法靠谱吗?为什么体检时医生总让你“张开嘴”,关注牙齿多过血压血糖?牙齿与寿命之间,是否真的藏着健康密码?最新研究发现,有三类牙齿问题,可能预示着健康风险,甚至成为“寿命警报”!你家人是否也有这些特征?继续阅读,重新认识你的“牙齿健康”。



牙齿:全身健康的“照妖镜”

很多人认为,牙不好只是影响吃饭,但在医生眼里,牙齿健康与全身慢病、寿命长短息息相关。研究显示,65岁以上人群中,牙齿缺失超过8颗者,全因死亡风险比牙齿完整者高出26.7%。口腔科医生常说:“健康的牙齿让你多吃10年饭,不健康的口腔却可能减少10年寿命。”

那么,寿命不长的人,牙齿通常有哪些危险特征?医生提醒,遇到以下症状务必重视。

1. 牙龈出血、肿胀——慢性炎症的“信号灯”

你是否经常在刷牙或洗牙时牙龈出血?牙龈红肿疼痛是否频繁出现?《国家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中老年人群中,47%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炎症状。



长期牙龈炎症并非小事,而是全身慢病的“隐形杀手”。研究发现,牙周炎会导致细菌和炎性因子通过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增加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等疾病的风险。美国心脏协会曾发文提醒,牙周健康与心血管疾病呈正相关关系。“牙龈一出血,寿命就打折”并非危言耸听。

2. 牙齿脱落、缺失——营养与免疫力的双重打击

年纪大了掉牙,真的是“岁月的标志”吗?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牙齿大面积脱落往往意味着口腔长期存在炎症、龋坏等问题未得到干预。世界卫生组织指出,60岁以上人群如果牙齿残留少于18颗,寿命相对减少9.4%。



为什么牙缺失会影响寿命?一方面,咀嚼能力减弱直接影响营养吸收;另一方面,牙齿越掉越多,肠胃负担加重,免疫力也会下降。数据显示,牙掉光的人,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率提升17.8%。很多中老年人因牙齿状况差,长期只能喝粥、吃软饭,导致营养素严重不达标,衰老速度大幅提前。

3. 牙齿颜色异常、斑块多——慢性病的“隐形催化剂”

你是否发现,身边很多60岁以上的老人,牙齿变得黄黑、暗淡,甚至附着奇怪的斑块?这不仅是年龄增长的结果,也与口腔卫生习惯、慢性病状态密切相关。



长期牙石、色素斑、不洁斑附着,说明牙菌斑堆积严重,可能存在糖尿病、肾功能异常等全身慢性疾病。多项医学调查发现,有口腔疾病的中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1.6倍。牙齿表面长期有色素沉积,说明免疫清除能力下降,是亚健康和慢病风险的警示灯。

改变寿命,从修好这口牙开始

好消息是,牙齿健康是可以逆转和维护的。中国牙周病管理指南建议,每年至少做一次口腔全面体检与洗牙,可以显著降低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等风险。具体做到以下三点:

日常清洁到位——刷牙+牙线,双效护航

坚持早晚刷牙各2分钟,选用软毛牙刷、含氟牙膏,能有效清除牙菌斑。饭后及时用牙线清理牙缝,避免食物残渣长期滞留。尤其是中老年人,牙龈萎缩后牙缝增大,更需定期用牙线或牙间刷辅助清洁。研究显示,规律使用牙线的人,牙周病发病率降低32%。



及时治疗小问题——龋齿、松动、异色早干预

发现牙齿敏感、牙龈流血、牙齿松动等症状,勿拖延,及早找正规口腔医生治疗。小问题拖成大麻烦,“一颗病牙拖垮一身病”并非夸张。例如牙周炎处理及时,可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约12%。

饮食均衡,定期复查,戒烟限酒

日常饮食注意多摄入高纤维蔬菜、坚果、适量蛋白质,避免高糖、高酸性食品的频繁摄入。戒烟限酒,减少口腔黏膜刺激物的摄入。定期、至少每年复查一次口腔健康,有条件每半年洗牙,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要按医嘱随访。



小小牙齿,大大寿命——你能做到吗?

古人常说,“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其实一点没错。一口好牙,不仅让你吃得香,还能帮你守住健康老年,拉长寿命赛道。而忽视了口腔卫生,哪怕其他各项体检合格,也可能在不经意间埋下慢性病的隐患。最后提醒大家:健康之路,始于嘴巴。别等牙掉了、医院跑不及再后悔。定期检查口腔,修养饮食习惯,让牙齿陪伴到老,人生路才会更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