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景区距大门数公里强制乘车收费,旅游乱象何时休?

时间:2025-10-07 18:08:29 来源:暂无来源 作者:暂无作者

景区距大门数公里强制乘车收费,旅游乱象何时休?

景区大门与游客服务中心

近年来,国内部分旅游景区出现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将景区大门设置在距离核心游览区数公里之外的位置,游客必须乘坐景区提供的接驳车才能到达核心区域。这种看似"贴心"的服务背后,实则暗藏强制消费的玄机。

数公里外的"大门":游客被迫多花冤枉钱

据多位游客反映,某知名5A级景区将售票处和游客中心建在距离真正的景点入口3-5公里处。当游客购票后,工作人员会"善意"提醒:"从这里走到景点需要40分钟,建议乘坐我们的接驳车,每人单程20元。"更令人气愤的是,景区周边道路被封闭管理,私家车无法通行,游客实际上别无选择。

这种"圈地收费"模式并非个例。记者调查发现,全国至少有12个知名景区存在类似情况,接驳车费用从10元到50元不等。部分景区甚至将接驳车服务外包给第三方公司,形成利益分成链条。

游客吐槽:旅游体验大打折扣

"本来是来欣赏自然风光的,结果光是在路上就浪费了近1小时,还要额外支付40元车费。"来自上海的游客李女士表示。另一位游客王先生则认为:"这种做法明显是变相涨价,景区把本该包含在门票里的服务拆分出来单独收费。"

旅游专家指出,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游客权益,也影响了景区口碑。根据某旅游平台的数据,存在强制接驳车问题的景区,游客满意度平均下降15%,复游率降低20%。

监管缺位:乱象何时能止?

面对游客的投诉,相关部门回应往往含糊其辞。某省文旅厅工作人员表示:"景区接驳车属于市场调节价,只要明码标价就不违规。"但法律人士指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权利,景区通过物理隔离迫使游客消费,涉嫌侵犯消费者选择权。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景区建设应遵循'游客友好'原则,不能为了短期利益损害行业健康发展。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规范景区经营行为。"

破解之道:多方共治促进行业规范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 景区应回归服务本质,合理规划游览线路
  • 监管部门需明确界定"必要交通服务"范围
  • 消费者要增强维权意识,及时投诉举报
  • 行业协会应制定服务标准,引导行业自律

只有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共治格局,才能真正净化旅游市场环境,让游客享受应有的旅游权益。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