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公司精简结构开除我,临走时人事问我有多少股权,我淡定说:58%

时间:2025-09-20 07:17:55 来源:今天说故事 作者:今天说故事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这个名单上的人,下周一之前必须全部清理完毕。"

会议室里,总经理李天一把文件重重拍在桌上。

"老李,这样是不是太急了?"有人小声问。

"急?公司都快撑不下去了,还不急?"李天一扫视一圈,"技术部那个陈平,整天就知道写代码,一点团队意识都没有,第一个就裁掉他。"

角落里,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静静听着,嘴角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笑容。

没人注意到他。

就像过去三年,没人注意到这个叫陈平的程序员一样。



01

2024年的冬天格外寒冷,位于北京中关村的云智科技公司却更加寒冷。

这家曾经被誉为"独角兽"的互联网公司,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连续三个季度亏损,投资人撤资,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蚕食。曾经热闹的办公室,现在显得格外冷清。

陈平坐在技术部最角落的工位上,专注地敲着代码。四十二岁的他,在这个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的公司里,显得格外突兀。花白的头发,略显疲惫的眼神,永远是那件洗得发白的格子衬衫。

"老陈,还在写代码啊?"同事小王路过时打了个招呼。

陈平抬头笑了笑:"嗯,修复几个bug。"

小王摇摇头,心想这个老程序员真是死板。都什么时候了,公司风雨飘摇,他还有心思写代码。

其实不只是小王,整个技术部的人都觉得陈平是个怪人。别人都忙着向上管理,拉关系,搞团建,只有他每天准时上下班,不参加任何聚餐,不加入任何小团体。

"这种人,在互联网公司是混不下去的。"技术总监赵明私下对人事经理说过不止一次。

赵明三十五岁,海归硕士,进公司才两年就坐上了技术总监的位置。他看不起陈平这种"老古董",觉得他们跟不上时代,只会用过时的技术栈。

但陈平似乎并不在意这些。他每天按部就班地工作,写代码,改bug,偶尔帮新人解决一些技术难题。

公司的困境从今年年初就开始显现。主打产品的用户增长陷入停滞,新产品迟迟无法上线,竞争对手却接连推出爆款。董事会的压力像山一样压在管理层身上。

"必须采取断臂求生的策略。"在一次高管会议上,CEO张总说道,"人力成本必须削减至少30%。"

这意味着,公司近千名员工中,将有三百人失去工作。

消息很快在公司内部传开。原本就人心惶惶的办公室,变得更加压抑。每个人都在猜测,谁会上裁员名单。

"听说这次主要裁技术部和市场部。"

"技术部?不是说技术是核心吗?"

"核心个屁,现在讲究的是降本增效,养那么多程序员干什么?"

茶水间里,到处都是这样的窃窃私语。

陈平依然坐在自己的工位上,仿佛这一切都与他无关。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代码如瀑布般流淌。他正在重构一个核心模块,这个模块是整个系统的基础架构,三年前他亲手搭建的。

"老陈,都这时候了,你还有心思写这个?"小王忍不住问。

陈平推了推眼镜:"系统总要有人维护的。"

"可是......"小王欲言又止。他想说的是,可是你很可能下周就不在这里了。

整个公司都知道,陈平是裁员名单上的"热门人选"。年龄大,不合群,工资还不低。最关键的是,他得罪了赵明。

上个月的技术评审会上,陈平当众指出了赵明方案中的一个致命漏洞。虽然他说得很委婉,但还是让赵明下不来台。从那以后,赵明看陈平的眼神就不对了。

"这个陈平,必须走。"赵明在与人事经理的私下谈话中说得很直接,"他这种人,技术陈旧,思维固化,而且没有任何团队精神。留着他,对其他年轻人是一种打击。"

人事经理刘芳点点头:"我明白您的意思。其实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他确实不太符合我们公司的文化。"

"对,就是文化不匹配。"赵明找到了一个更体面的理由。

02

裁员名单的制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每个部门的负责人都在为自己的团队争取,都想把名额推给别的部门。会议室里,争论声此起彼伏。

"市场部已经很精简了,不能再裁了。"

"运营部这季度刚完成了KPI,裁我们不合适吧?"

"财务部本来就人手不足......"

只有赵明显得很淡定:"技术部可以多承担一些。我们确实有一些冗余人员。"

CEO张总看了他一眼:"赵总监,技术部可是公司的核心。"

"正因为是核心,更需要优胜劣汰。"赵明打开笔记本,"我这里有一份名单,都是些技术陈旧、效率低下的人员。"

名单第一个,就是陈平。

"陈平?"张总皱了皱眉,"他不是老员工吗?"

"正是因为是老员工,思维更固化。"赵明说道,"而且他的工资在技术部算是比较高的,裁掉他一个,可以保住两个年轻人。"

这个理由很有说服力。在场的高管们纷纷点头。

"而且,"赵明补充道,"他平时就不怎么合群,离开对团队士气影响最小。"

就这样,陈平的命运被决定了。

名单确定后,公司开始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首先是舆论铺垫,通过各种方式暗示公司的困境,让员工有心理准备。然后是绩效考核,给要裁的人打低分,制造"合理"的理由。

陈平的绩效被评为C,理由是"缺乏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不足"。

"老陈,你这次绩效怎么这么低?"小王看到公示后,惊讶地问。

陈平笑了笑:"可能确实做得不够好吧。"

"怎么可能!上个月那个系统崩溃,不是你连夜修复的吗?"

"那是团队的功劳。"

小王还想说什么,但看到陈平平静的表情,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其实公司里已经有风声了。有人看到人事部在整理劳动合同,有人看到赵明在统计各人的项目贡献度。种种迹象表明,裁员迫在眉睫。

"听说这周五就要宣布了。"

"这么快?"

"没办法,投资人给的最后期限就是这个月底。"

恐慌像瘟疫一样在公司蔓延。有人开始疯狂投简历,有人开始巴结领导,有人开始抱团取暖。

只有陈平,还是老样子。



周三的下午,他还在帮一个新来的实习生调试代码。

"陈哥,这个异步回调我怎么都搞不明白。"实习生小李急得满头大汗。

陈平耐心地给他讲解:"你看,这里的问题是......"

旁边的同事都觉得不可思议。这都什么时候了,他还有心思带实习生?

"老陈这人就是太实在了。"有人感叹。

"实在有什么用?这个社会不需要实在人。"另一个人冷笑。

周四,赵明把技术部所有人召集到会议室。

"各位,"他清了清嗓子,"我知道最近大家都很关心公司的情况。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公司确实面临一些挑战,但我们技术部会尽力保护每一个优秀的员工。"

他特意在"优秀"两个字上加重了语气。

"当然,"他话锋一转,"如果有人觉得自己在这里发展受限,想要寻求新的机会,公司也会给予支持和祝福。"

这话说得很明白了。有人开始交头接耳,有人脸色煞白。

陈平坐在最后排,低头看着手机,似乎在回复什么消息。

散会后,小王追上陈平:"陈哥,你不担心吗?"

"担心什么?"

"裁员啊!"

陈平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他:"小王,你知道吗?有些事情,担心也没用。该来的总会来。"

"可是......"

"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陈平拍拍他的肩膀,转身离开。

小王看着他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他不明白,为什么陈平可以这么淡定。难道他真的不在乎这份工作?

03

周五的早晨,阳光明媚得有些讽刺。

陈平比平时来得更早,七点半就到了公司。偌大的办公室只有他一个人,安静得能听到电脑风扇的声音。

他泡了杯茶,坐在工位上,开始整理自己的代码。三年来写的每一行代码,他都仔细地做了注释,打包上传到服务器。

"要走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他自言自语。

八点半,同事们陆续到来。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焦虑。有人在不停刷新邮箱,有人在群里打听消息,有人干脆什么都做不下去。

九点整,令人恐惧的邮件终于来了。

"请以下同事到1号会议室:陈平、王晓东、李娜......"

名单很长,足足有四十多人。技术部占了一半。

陈平的名字赫然在首。



办公室瞬间安静下来。那些没有收到邮件的人,既庆幸又愧疚。那些收到邮件的人,脸色惨白。

"陈哥......"小王想说什么,但不知道该说什么。

陈平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领:"没事,我去看看。"

他的语气平静得就像是去参加一个普通的会议。

1号会议室里,人事经理刘芳和几个人事专员已经等在那里。桌上摆着一摞摞的文件。

"各位,"刘芳的声音有些僵硬,"首先,我要代表公司感谢大家这些年来的贡献。由于公司战略调整,我们不得不做出一些艰难的决定......"

套话说了一大堆,核心意思就是一个:你们被裁了。

"公司会给予N+1的补偿,"刘芳继续说道,"同时,我们会为大家开具离职证明,协助办理社保转移......"

有人开始抽泣,有人愤怒地站起来:"凭什么?我们为公司付出了这么多!"

"请大家冷静。"刘芳提高了声音,"这是董事会的决定。"

争吵声、哭泣声、咒骂声,会议室里一片混乱。

只有陈平,安静地坐在角落里,仿佛这一切都与他无关。

"陈先生,"刘芳注意到了他,"您没有什么想说的吗?"

"没有。"陈平摇摇头,"什么时候办手续?"

他的平静让刘芳有些意外:"您...您不生气?"

"生气解决不了问题。"

刘芳愣了一下,然后说道:"下午两点,请您到人事部办理相关手续。"

陈平点点头,第一个离开了会议室。

回到工位,同事们都围了上来。

"陈哥,他们怎么能这样!"

"就是,你是老员工啊!"

"要不要找劳动仲裁?"

陈平摆摆手:"大家别激动,这是正常的商业决定。"

"可是......"

"我下午就要办手续了,中午请大家吃个饭吧。"陈平笑着说。

同事们面面相觑。他们不明白,为什么陈平可以这么豁达。

中午,陈平真的请技术部的同事吃了顿饭。席间,他谈笑风生,还给年轻人讲了不少技术心得。

"陈哥,你真的一点都不难过?"小王忍不住问。

陈平放下筷子,认真地说:"小王,你要记住,在这个行业,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公司不是家,同事不是家人。保持专业,保持独立,这很重要。"

这话说得有些沉重,大家都沉默了。

04

下午两点,陈平准时到达人事部。

刘芳亲自接待他。作为人事经理,她处理过很多离职案例,但像陈平这样平静的,还是第一次见。

"陈先生,这是您的离职协议书。"她递过一份文件。

陈平接过来,仔细地看着每一个条款。

"补偿金额是按照N+1计算的,您在公司工作了三年,所以是四个月工资。"刘芳解释道。

"嗯。"陈平点点头。

"另外,您的年假还有十五天没休,会折算成工资。"

"好的。"

"社保这个月会正常缴纳,下个月您需要自己处理。"

"明白。"

整个过程异常顺利。没有争吵,没有纠纷,甚至没有一句多余的话。

"陈先生,"刘芳忍不住问道,"您真的不觉得委屈吗?据我所知,您为公司做了很多贡献。"

陈平抬起头,第一次正视她:"刘经理,您做人事多久了?"

"五年。"

"那您应该见过很多离职的场面。"

"是的。"

"有人哭,有人闹,有人威胁,对吗?"

刘芳点点头。

"但最后呢?该走的还是要走,不是吗?"

这话让刘芳沉默了。

"好了,"陈平站起身,"还有什么手续需要办理吗?"

"哦,还有一些例行的信息需要确认。"刘芳翻开另一份文件,"您的个人信息,紧急联系人,银行账号......"

一项一项核对下来,都没有问题。



"还有,"刘芳看着表格,"您在公司有期权或股权吗?需要办理相关手续。"

这是标准问题,每个离职员工都要问。一般来说,普通员工是没有的,只有高管和早期员工才可能有。

陈平第一次露出了一丝笑容。

他缓缓抬起头,眼神突然变得深邃起来:"有的。"

刘芳漫不经心地问:"有多少?需要我们帮您计算回购价格吗?"

陈平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打开一份文件,轻轻推到刘芳面前。

"58%。"

刘芳正在记录的笔突然停住了。她以为自己听错了:"您说...多少?"

"百分之五十八。"陈平一字一顿地重复。

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刘芳的表情从疑惑变成震惊,再从震惊变成恐惧。她颤抖着拿起陈平的手机,看着屏幕上的股权证明文件。

白纸黑字,清清楚楚:陈平,持股58%。

"这...这不可能!"刘芳的声音都变调了。

"怎么不可能?"陈平靠在椅背上,"我想,你们在做决定之前,应该查清楚要裁的是什么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