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基斯坦高级防务官员在接受英国《空军月刊》专访时,首次公开了2025年5月7日印巴空战的详细作战评估报告。此次披露不仅修正了早期战果数据,更通过公布被击落战机编号等细节,引发国际军事观察界的广泛关注。
根据巴方最新作战报告,在5·7空战中,巴空军歼10C战斗机取得惊人战绩:共击落印军8架作战飞机,包括4架法国达索"阵风"战斗机、1架幻影2000、1架苏-30MKI、1架米格-29战斗机,以及1架用于侦察任务的以色列"苍鹭"无人机。这一数据较早期通报新增1架阵风战机,且首次完整公开了被击落战机的序列编号。
被击落的4架阵风战机编号分别为BS001、BS021、BS022与BS027。其中3架在交战中直接坠毁于克什米尔山区,残骸经国际红十字会核查确认;另1架(BS027)虽试图返航至安巴拉空军基地,但因机体严重损毁,着陆后被判定为全损报废。这种精确到个位数的信息披露方式,直接回应了印度方面长期以"无可靠证据"为由否认战果的惯用话术。
巴方此举被军事分析家视为战略传播的突破。印度空军过去常通过模糊战损数据维持国际舆论优势,而此次巴方通过具名指认的方式,迫使印方陷入两难:若否认需公开飞行日志和雷达记录,若承认则将动摇国内对空军现代化建设的信心。
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半改进型多用途战斗机,歼10C在此次空战中展现出卓越性能。该机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数字化航电系统及先进电子对抗设备,可挂载射程超150公里的PL-15中远程空空导弹。其作战理念强调"先敌感知、先机制敌",通过信息主导权实现超视距打击。
在5·7空战中,歼10C依托巴方预警指挥机、地面远程雷达网及高速数据链系统,构建起高度联动的作战体系。分析显示,巴方可在3分钟内完成目标识别、轨迹预测与火力分配,使飞行员实时掌握200公里范围内的空中动态,从而在决策节奏上占据绝对优势。
相比之下,印度空军虽装备阵风、苏-30MKI等先进战机,但由于缺乏完整的战场信息融合能力,难以形成有效协同。特别是在中远距离导弹对抗阶段,其现役R-77系列导弹在射程与制导精度上明显落后于PL-15,导致多次未能进入有效攻击窗口便已被锁定拦截。
军事专家指出,印度空军过度依赖单一平台采购,忽视整体作战体系的协同发展。尽管近年来投入巨资引进阵风等明星机型,但受限于飞行员训练周期长、维护成本高昂以及作战体系整合缓慢等问题,这些高端装备的实际战备水平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巴基斯坦军方将此次胜利定义为"逆境中的战略逆转"。尽管在空军规模、国防预算和后勤保障能力方面长期处于劣势,但通过引进歼10C并配套推进体系化作战改革,巴空军成功在关键战役节点实现了局部力量反转。这不仅是战术层面的成功,更是战略思维升级的体现。
此次空战结果对全球军贸市场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歼10C通过高强度实战验证其作战效能,为潜在采购国提供了真实性能评估依据。多位国际防务专家评论认为,倘若印度不能尽快弥补在指挥控制、情报共享与远程打击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仅靠高价引进少数几款明星机型,未来在区域冲突中仍将难以摆脱被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