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华盛顿政客仍在为如何限制中国航班而争论不休时,一场静默却致命的金融攻防战已悄然打响。中国自2025年7月起持续抛售美债,累计减持规模达257亿美元,将美债持仓压至16年来最低点。这场被华尔街称为'金融核弹'的操作,正在动摇美元体系的根基。
美国国会'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约翰·穆勒纳尔于9月18日向白宫提交的'三招制华'方案,暴露出美方战略思维的荒诞性。这位议员提出的制裁组合拳包括:禁止中国航班在美国及其盟友国家降落、断供中国飞机零部件及维修服务、联合盟友限制中国航空领域海外投资。这些措施看似强硬,实则暴露出对现代经济全球化的无知。
波音公司的反应最具讽刺意味。作为C919潜在发动机供应商,这家航空巨头每年从中国获得数百亿美元订单。穆勒纳尔的提案若实施,将直接摧毁波音在中国市场的商业前景。更荒诞的是,美国制造业正依赖中国投资维持运转,通用电气在华合资企业就养活了数万美国工人。
欧洲盟友的冷漠反应更让美方计划沦为笑柄。德国大众汽车每年从中国赚取超200亿欧元利润,空客公司30%的零部件依赖中国供应链。当柏林方面被要求'放弃中国市场'时,默克尔政府官员私下嘲讽:'这比要求我们停止呼吸更不现实。'法国财政部长更是直言:'没有国家会为华盛顿的虚荣心牺牲自身利益。'
真正的战略较量发生在看不见的金融市场。中国持续抛售美债的行为,相当于抽走支撑美元体系的关键支柱。美国现背负34万亿美元国债,每年仅利息支出就超8000亿美元。当最大海外债主开始撤离,这场由美联储印钞机维持的'庞氏骗局'正面临崩盘风险。
英国和日本被迫扮演'接盘侠'角色,自7月起累计购入超300亿美元美债。这种'忠心'实则将自身经济绑上美元战车——日本央行已因持续购债导致日元汇率暴跌15%,英国国债收益率倒挂现象加剧。两国实质上在用国民财富为美国债务危机续命,却换不来任何实质性回报。
中国采取的'渐进式脱钩'策略更具杀伤力。每月数十亿美元的抛售规模既避免市场恐慌,又持续传递明确信号。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战术,正在瓦解国际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信心。当沙特主权基金、新加坡淡马锡等机构开始效仿减持时,美元体系的崩塌将进入倒计时。
技术层面的突破更让美方制裁沦为笑柄。中国C919客机已实现90%零部件国产化,长江-1000A发动机进入最后测试阶段。反观美国,当中国买家撤离美债市场时,华尔街至今拿不出吸引新投资者的方案。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私下承认:'如果中国持续抛售,我们可能被迫启动量化宽松4.0。'
这场博弈揭示出21世纪大国竞争的本质:当某些政客还在用飞机零件做文章时,真正的较量已在货币信用、产业链控制、金融安全等更高维度展开。中国用257亿美元抛售证明,击溃帝国往往不需要炮火,只需让其自身矛盾充分暴露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