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晚年张学良谈蒋介石用人:重用奴才陈诚,埋下失败伏笔

时间:2025-10-31 15:48:57 来源:凡人侃史 作者:凡人侃史

蒋介石最终输掉江山,真的是因为军事上打不过吗?答案或许并非如此。他最大的失败,并非战场上的失利,而是用人策略的彻底崩盘。



国民政府的崩溃,表面看是被我党击败,实则是内部矛盾的集中爆发。张学良晚年一针见血地指出:'老蒋只用奴才,不用人才,陈诚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这句话,如同一把利刃,撕开了蒋介石精心打造的'领袖神话'。

那么,张学良为何会如此评价?他的依据又是什么?我们不妨从国民政府的用人逻辑中寻找答案。



以东北军为例,这支曾让日军闻风丧胆的铁血部队,最终却毁于'自己人'之手。1935年,两个整编师奉命'剿共',在陕北被红军全歼。阵亡将士的家属仍在沦陷的东北啃树皮,连一毛钱抚恤金都拿不到。更令人心寒的是,部队打光后,不仅没有补兵,番号还被直接裁撤。

西安事变后,这种'秋后算账'愈发变本加厉。1937年淞沪会战,67军拼到最后一兵一卒,换来的不是勋章,而是一纸'撤销番号'的命令。1948年兖州战役,最后一支东北军57军覆灭,这支曾威震关外的劲旅,彻底从历史中消失,连一声回响都未留下。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胡宗南的嫡系部队躲在后方悄悄扩军,粮饷管够,装备顶配。当时杨虎城和马家军的将领私下找到张学良,一脸苦相地问:'仗打完了,弹药谁补?兵打光了,还能不能招?'张学良只能苦笑:'兄弟,你们……自己看着办吧。'这句话背后,是杂牌军被当炮灰、嫡系坐收渔利的残酷现实。



蒋介石的用人标准,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字:自己人。最好是黄埔出身、浙江同乡、对他死心塌地,缺一不可。陈诚,就是这一标准的'完美模板'。

他个子矮,当年差点连保定军校的门槛都迈不进去,全靠同乡拉关系才挤进去。后来在黄埔当个小副官,有一天晚上熬夜啃《三民主义》,正好被蒋介石撞见,这下子就引起了老蒋的注意。老蒋眼睛一亮:'这小伙子觉悟高啊!似乎可以重用呀。'后来立马把陈诚纳入'重点培养对象'。

1925年棉湖战役,黄埔教导团一千多人被林虎近万大军围得水泄不通,敌军都冲到指挥部两百米外了。陈诚当时作为炮兵连长,火炮偏偏卡壳,急得满头大汗。关键时刻,蒋介石一声令下:'你亲自上!'陈诚咬紧牙关,拉火、瞄准、发射,三发炮弹精准砸进敌群,瞬间扭转战局。这一战,陈诚被吹成'三炮定江山',成了他一生最大的政治资本。



后来蒋介石亲自做媒,把干女儿谭祥嫁给他,连姻亲关系都绑上了。这哪是提拔干部?简直是'全家桶式'绑定!但问题是,陈诚真有那么神吗?翻翻他的战绩,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1931年在江西'剿共',两个月连红军影子都没见着,倒先把三支杂牌军吞并了;1937年淞沪会战,他指挥的部队一触即溃,跑得比谁都快;1947年主政东北,搞了个'固点连线'战略,结果半年内损失六成兵力,学生上街游行抗议,街头乱成一锅粥。

每次战败,蒋介石从不怪他。东北崩盘后,老蒋轻飘飘一句:'辞修啊,台湾需要你。'转头就让他去守'后路'。官没丢,反而越做越大。为啥?因为陈诚太'懂事'了,不仅听话,还会背锅。



鄂西会战,蒋介石频繁越级指挥,打乱孙连仲的部署,战局乱成麻。结果军事会议上,陈诚主动站出来:'责任在我。'东北防线崩溃,明明是蒋介石擅自调动新六军,导致防线出现大窟窿,可立法院质询时,又是陈诚出面认错:'是我部署失误。'

更让张学良看不下去的是,开会时大家明明达成共识,结果陈诚私下找蒋介石嘀咕几句,第二天决议就全变了。连老将顾祝同都忍不住吐槽:'会后必变!'这样的作风,还如何能打胜仗?

而那些真正有本事的人呢?老蒋一个也不重用。孙立人,新一军统帅,在缅甸战场打出'仁安羌大捷',以少胜多救出7000英军,两次中缅印战役歼灭3万多日军,被西方媒体称为'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可就因为声望太高,蒋介石怕压不住,先调离实权岗位,退到台湾后直接软禁33年,直到去世都没恢复自由!



陈明仁呢?打仗不要命,勇猛异常,但就因为性格耿直,之前还当众顶撞过蒋介石,除此之外他还拒绝了宋美龄亲自做的媒,就这样,他就被疏远,最后被打发去南方修工事,彻底边缘化。还有陈赓,东征时曾冒死从战场上把蒋介石背出来,救了他一命。可一旦发现他是共产党员,老蒋翻脸比翻书还快,直接弃如敝履。

张学良晚年感慨:'老蒋要的不是人才,是'我要你怎么的,你就怎么的'的奴才。哪怕没主见、没良知,只要听话,懂事,会背锅就行。'这话说起很扎心,但真实,老蒋就是这么一个人。



1965年,陈诚病危。秘书贴心地为他拟好'反攻复国'的遗言,准备让他'体面退场'。可他摆摆手,只留下六个字:'务求内部团结。'蒋介石听后沉默良久,甚至取消了原定追授的'国光勋章'。那一刻,或许连他自己也意识到:靠奴才撑起来的江山,终究是纸糊的,风一吹就散。

说到底,一个组织、一个国家,如果只看'忠不忠',不看'行不行',再强的底子也会烂掉。真正的强大,从来不是靠一群唯唯诺诺的'应声虫',而是靠那些敢担当、有智慧、有血性的真人才。

无论职场还是社会,选人用人,永远是成败的关键。对于此,您怎么看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