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典剧集《甄嬛传》中,甄嬛凭借深厚的学识与过人的智慧,多次成为皇上的得力助手。其中,她仅靠3个历史典故,便让焦头烂额的皇上茅塞顿开,不仅化解了朝政危机,更赢得了‘常务副皇上’的美誉。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苏轼的诗句用来形容甄嬛再恰当不过。她容貌姿丽,才情出众,因此深受皇上喜爱。就连在御书房批阅奏折、处理朝政时,皇上也时常邀她相伴,共商国事。
俗话说,‘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史书作为甄嬛的挚爱之一,不仅让她拥有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更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巨大作用。剧中,甄嬛与皇上的互动频繁,尤其是在皇上为朝政头疼不已时,甄嬛总能以历史典故为引,为皇上拨开迷雾。
一、两个典故稳住敦亲王和年羹尧
敦亲王与年羹尧,一个拥有纯正的皇族血脉,一个手握炙手可热的军权。两人联手,给皇上制造了不少麻烦。敦亲王上书索要好处,为其故去的亲娘温僖贵妃争取死后哀荣;年羹尧则紧随其后,明里暗里提醒皇上要有孝心。面对这两人的挑衅,皇上虽心知肚明,却也只能选择忍气吞声。
独自在御书房时,皇上怒发冲冠,几乎要拆家。这时,贴心的甄嬛来到御书房,先探明皇上的打算,随后将两个历史典故娓娓道来。她提到:‘汉景帝为平七国之乱,不得不杀了晁错;光武帝刘秀为了复兴汉室,连自己兄长被杀都要忍耐。但这之后也是他们,平定天下开创盛世。大丈夫能屈能伸,皇上忍一时之痛,才能为朝政谋万世之全。’最后,她还不忘安慰皇上:‘并非窝囊,只是屈己为政。’
这段话行云流水,既有两个历史典故做背书,又给足了皇上情绪价值。皇上听后,长长地呼了口气,整个人由怒而紧绷的状态变得松弛下来。他由衷地肯定甄嬛:‘嬛嬛,你说的话总是那么叫朕心里舒坦。’
二、一个典故挑明年羹尧是纸老虎
年羹尧在等待皇上召见时,又是说腿疼要椅子坐,又是看见果郡王不起身相迎。这波操作把功高盖主拿捏得死死的,也惹恼了皇上身边的红人苏培盛。苏培盛向皇上诉说时,每一句都精准地引起了皇上的不满。
关键时刻,甄嬛袅袅婷婷地走来。皇上问她怎么看党朋问题,甄嬛就像提前打好草稿一样,给出了满意的答复。她引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的一段话:‘小人同利之时,暂相党引成为朋党。等到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时,则互相贼害。以利相聚,必然会为争利而散。’
甄嬛讲这个故事是想说:不必担心有一群人围着年羹尧,如果年羹尧被撂倒,其他人看没有什么利益可图,也就作鸟兽散了。这一典故让皇上长时间担忧的年羹尧瞬间变得不再那么可怕。嚣张的年羹尧也就是个纸老虎,皇上现在可以放松下来,把心放在肚子里。
甄嬛不仅讲故事,还安慰皇上:‘所以任何烦心事,都不足以成为皇上的烦心事。’这话多少有些哄他开心了,但四大爷吃这一套。这会儿正是甄嬛帮他拨开迷雾的时候,女朋友说啥那自然都是对的。
三、甄嬛的智慧与谋略
甄嬛不是干巴巴讲道理的人,闲暇时间她总是手不释卷。这也让她的记忆里装满了各种有趣的历史故事。如果没有听到这些故事,按照当时的大环境,皇上不得已依旧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但没有前人做参考,他会有孤军奋战的感觉,时不时会觉得心慌慌。
时而想进取,又时而想退缩。在反复纠结中完成一件事,最终的成果会打折扣,心情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经过甄嬛巧妙的点拨,皇上一下子就茅塞顿开了,可以内心里踏实地朝着目标前进。针对敦亲王和年羹尧,不管是现阶段的忍气吞声,还是时机成熟后的一网打尽,都可以做得很丝滑。
这也是甄嬛的高光时刻,她俨然成为了后宫中的‘常务副皇上’,以智慧与谋略赢得了皇上的信赖与尊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