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承诺化为泡影,中国网球选手孙发京在为国家队效力、推掉原本报名的巡回赛后,原本承诺的中网资格赛外卡却在开赛前突然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中国香港球员黄泽林。这一事件迅速引发舆论热议,究竟是中网利益优先,还是中国网协“卸磨杀驴”?
9月20日下午,2025年中国网球公开赛资格赛外卡名单正式公布。男子组三张外卡分别归属中国香港选手黄泽林、中国大陆选手吴易昺和周意,而此前被承诺获得外卡的孙发京意外落选。这一结果让许多关注中国网球的网友感到不解。
事件源于孙发京代表国家队参加戴维斯杯前的承诺。据多位网球自媒体大V报道,有关部门曾明确承诺提供孙发京成都公开赛正赛和中网资格赛外卡,作为其代表国家队出征戴维斯杯的补偿。孙发京为此放弃了原定参加的挑战赛,全力备战国家队赛事。然而,承诺并未完全兑现——在成都公开赛上,外卡最初未授予他,后因美国外卡选手靠排名入围,才“补位”给了孙发京。
此次中网外卡被取消后,顶替孙发京的是中国香港选手黄泽林。黄泽林本赛季表现亮眼,在美网从资格赛起连赢五场,成为首位跻身大满贯男单32强的中国香港球员;在迈阿密大师赛中,他也闯入男单第三轮,为中国香港网球创造历史。尽管黄泽林的成绩值得肯定,但孙发京的落选仍引发争议。
网友对此事件态度两极分化。部分网友谴责网协失信,认为“为国出战却被‘空头支票’欺骗,以后谁还愿意为国家卖力?”甚至将此与“中国男篮前车之鉴”类比,质疑中国网协“卸磨杀驴”。也有网友指出,中网与网协并非同一组织,外卡分配涉及多方决策,不能简单归咎于网协。
有网友质疑:“可能是为明年香港公开赛换外卡?”但很快有回复指出:“中网与美网不同,更像驻中工作的外国网球协会组织,由多方管理,换外卡不具备制度条件。”另有网友直言:“类似外卡事件不少,网管中心早有规定,但中网等赛事仍自行决策,本质是利益优先。”
争议的核心在于外卡分配的透明度与公平性。孙发京代表国家参赛,奔波劳碌导致状态调整不足,杭州赛表现不佳,结果外卡资格被取消。网友认为,黄泽林的热度和商业价值虽高,但不应成为牺牲孙发京的理由。外卡作为赛事组织者平衡商业利益与运动发展的工具,若沦为失信工具,伤害的不仅是球员,更是中国网球的根基。
黄泽林本赛季的表现值得肯定,但孙发京的落选并非实力问题,而是承诺失信与规则不透明。中国网球需要的不只是明星球员和大赛事,更需要一套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机制,让每位为国效力的球员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
网球赛场上的外卡,本应是鼓励球员、平衡商业与运动发展的桥梁。当它成为失信的代名词时,受损的不仅是球员的信任,更是中国网球健康发展的未来。(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陆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