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眸娱
近期,短剧市场掀起一阵热议:怎么全世界都在补贴男频?
长剧市场刚经历了一场男频大剧的激烈竞争,头部大制作却纷纷走向扑街,被冠以“耀祖”之名。而红果短剧花几倍代价补贴男频的消息,也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灵河文化创始人、制作过《三体》《老九门》等爆款长剧的业内大佬白一骢,在与红果短剧高层交流后,对平台内部工作模式大加赞赏,直言:“上半年女频很好,所以现在要花几倍代价去补贴男频。”
白一骢的本意是肯定红果短剧愿意花代价补齐短板,避免用户进一步垂直提纯,从而影响平台用户生态,这种均衡发展模式值得夸赞。然而,这番“补贴”男频的话,在观众耳中却成了“耀祖”的又一证据。

男频短剧式微并非秘密,但平台需花几倍代价去补贴,着实令人感慨其“沦落至此”。这一现象与男频长剧的发展逐渐趋同:尽管市场反馈整体不如女频,但平台仍不遗余力地扶持。
只是,男频长剧进展缓慢,红果花费巨大代价,又能否扶起男频短剧这个“阿斗”呢?
男频短剧的血泪史
回顾短剧市场发展历程,几年前,男频短剧还占据着主导地位。
短剧市场发展之初,男频赛道起势早于女频。赘婿、战神、逆袭、修仙等各类题材的男频爽剧,吸引了大量男性用户。当时男女频短剧题材比例趋近于7:3,男频优势明显。但这一格局逐渐被颠覆。
男频短剧在2024年中迎来全面低潮。根据DataEye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8月国内男频微短剧产量多达521部,9月产量仅剩338部,环比减少35%。此后一路走低,从2024年第三季度到2025年第一季度,男频微短剧季度平均产量降幅达32.6%。
不难发现,自2024年第三季度起,男女频短剧题材覆盖比例已转变为“3:7”,短剧市场格局彻底改写。
随着男频短剧上架数量大幅缩减、市场表现持续低迷,头部作品上榜难成为困境。以红果短剧站内数据为例,目前基于平台内观看、互动等综合热度排序的热度榜前十中,未见男频短剧身影,这也难怪红果要发力扶持男频。
从男频主导到女频主导的市场变化,一方面是受女性用户涌入的影响。随着短剧兴起与长剧式微,不少女性横屏用户进入短剧市场。她们对内容需求量大且活跃,使得女频短剧更容易在短期内获得较高热度。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5 - 2029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目前观看网络微短剧的中国用户中女性占比达66.97%,而2023年 - 2024年间女性观众占比还不到六成。女性用户的持续增长与活跃,挤压了男频短剧的生存空间。

另一方面,或许要归结于男频短剧自身创作问题。早期短剧市场野蛮生长,男频短剧创作空间较大。但2023年底广电总局出台“微短剧备案审核”新规,大量涉及擦边、伦理、色情的敏感内容被下架。紧接着多项监管政策出炉,官方严打下男频创作收窄,回收了一部分男频短剧的爽点。
在现有创作空间下,男频短剧又陷入同质化困境。身份反转、逆袭打脸成为常见套路,题材单一、故事陈旧,给男性观众造成审美疲劳,导致男性观众流失。毕竟,再好吃、再爱吃的东西吃多了也会腻。
其实男频短剧当下处境与男频长剧颇为相似。平台制作方大力“补贴”,投入大制作、好班底、强宣发,但播出后市场反馈难及预期。尽管偶尔有高光点诞生,低迷现状却难以彻底扭转。
但不同的是,男频长剧市场始终未能迎来全面爆发,而男频短剧曾有过辉煌时期。短剧市场本身具有浓重男频基因,红果的补贴能否带动男频短剧“回暖”,更值得关注。
男频短剧的努力
白一骢“补贴男频”言论曝光后,引发较大争议:挤不进的世界为什么要硬挤?
短剧市场男女频格局扭转是观众选择的结果。市场反馈证明女频短剧确实容易获得更大热度,男频短剧号召力下滑是不争事实。红果为何仍坚定扶持男频?
一方面,女频短剧已卷到极致,且逐渐出现内容题材同质化、套路化问题,确实需要开拓新赛道,完善平台内容建设,提升抗风险能力。
另一方面,基于平台用户生态建设,需拓宽受众面,避免用户进一步垂直分化。男性用户观剧需求尚未得到满足,成为平台扩大用户基本盘的首选。
客观而言,“补贴男频”策略必要。红果也拿出实际行动,如平台推出的8 - 10月重点品类激励活动中,针对历史古代、玄幻仙侠、都市玄幻等男频题材进行专项激励,在原月分账基础上给予额外激励,鼓励创作者多拍男频剧。

红果对男频短剧的持续布局取得一些亮眼成绩。同一位短剧演员潘子健主演的《一品布衣》和《冒姓琅琊》实现口碑热度双丰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男频短剧后续创作趋势。
《一品布衣》讲述底层平民在王朝末期救国救民的传奇故事。现代土木工程师穿越到古代乱世,凭借自身学识、能力成长为抗敌英雄。故事主线虽不复杂,但优点在于摒弃短剧快节奏、无脑逆袭反转,花费更多篇幅铺垫乱世疾苦、社会危机、配角群像,让故事更完整,升华主题价值,弥补传统男频短剧只注重男主角“爽”的缺陷。
传统短剧注重短期内热度,创作习惯用快节奏反转留观众。《一品布衣》创新之处在于叙事节奏相对较慢,剧情更具代入感和沉浸感,长尾效果不错,第二部预约人数超300万,在男频赛道成绩亮眼。
而《冒姓琅琊》剧情更加扎实。现代汉语言文学博士穿越到南齐,凭借深厚文史知识化解生存危机,边看剧边涨知识。本以为是小众题材,却在红果平台收获不俗热度。
《冒姓琅琊》可看作男频短剧精品化代表作品。该剧改编自番茄文学与国家图书馆联合举办的“走近古籍,看见历史”征文活动获奖作品,原著包含大量诗经周礼经学知识,短剧拍摄进行还原,通过现代化形式呈现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也是男频短剧对内容的一次创新。

毫无疑问,男频短剧创作无法抛弃“爽”这一核心。在男性观众对套路化爽剧审美疲劳的现状下,找到新内容题材包裹传统爽点成为解题思路。
无论是叙事节奏放慢,还是融入扎实文史知识,本质上是为男频爽点穿上新审美外衣,也取得不错市场反馈。但男频赛道距离真正回暖还有距离,红果短剧能否延续这股势头,成为行业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