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联合国大会上出现罕见一幕:145票赞成,仅5票反对,其中美以两国赫然在列。这场看似程序性的投票,实则揭开了国际政治大棋局的关键一角。
投票内容并不复杂,仅是允许巴勒斯坦总统通过视频方式参会。然而,这件“小事”却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更令人意外的是,中国在这场投票中甩出两纸公约,直指美国。此刻的内塔尼亚胡或许未曾料到,这场“外交风暴”会让他在国际舞台上陷入前所未有的孤立。
一场“算总账”的外交清算正在悄然展开。那么,这场看似“只是联合国程序”的风波,究竟是偶发事件,还是全球态度的一次转向?
联合国大会这次表决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145票支持,仅5票反对,这种压倒性的比率,几乎等同于对美国和以色列中东政策的一次全球“公审”。
这5张反对票中,除了美以,还包括几个与美国高度绑定的小国,几乎无实质影响力。与过去美以在联合国里拉上十几个“铁哥们”联手抵制相比,如今的美以显得颇为冷清。
这种孤立局面,实则是美国长期“选择性站队”的直接后果。毕竟,这次投票并未聚焦某项制裁,也未涉及具体军事干预,只是一个象征支持巴勒斯坦的程序性安排。连这个都不愿点头,国际社会还能指望美国在更关键问题上“主持正义”吗?
更有意思的是,这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连锁反应的冰山一角。投票前后,法国和西班牙已明确表态,准备在联合国承认巴勒斯坦国。荷兰、比利时等国也在讨论对以色列实施武器出口禁令。这些国家过去可并非“反以”急先锋,国际社会已开始动手。
就在美国还在纠结“为何无人听从”时,中国代表耿爽在联大发言中,干脆利落地甩出了两份国际公约:《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联合国特权与豁免公约》。这并非简单比划文书,而是一次精准的“法律反击”。
耿爽直言不讳:美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长期失衡、蛮横孤立”,不仅破坏了地区稳定,更直接违反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主权平等。
美国拒绝允许巴勒斯坦代表以视频方式参与联合国会议,实则动摇了联合国机制的根基。这两份公约的核心精神在于:大国小国在国际组织里都应平等,不能因军舰多、美元厚就剥夺别人发声的权利。
美国一边高喊“自由民主”,一边拒绝让巴勒斯坦代表发言,这种“嘴上全球治理,行动双重标准”的操作,早已让世界寒心。
更妙的是,这两份公约并非中国制定,而是由西方国家主导。耿爽引用这两纸文件,等于是在“用你制定的规矩,打你的脸”。美国想反驳都找不到出口。
中国并非来搅局,而是来守规矩、讲道理。通过法律手段对抗强权,这正是中国“全球治理倡议”的现实落地。
站在规则高地上发声,不仅让美方难堪,也让更多发展中国家看到了希望:原来,在联合国,也可以不靠拳头说话。
联合国开会的同时,加沙仍在冒烟。以色列国防部长放话:“加沙正在燃烧”,并引以为傲。然而,这背后是超过6万人的伤亡,是整座城市夜以继日的轰炸,是成千上万平民的无辜受难。
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或许“有效”,但在外交上却是“自废武功”。法荷西等国一边谴责,一边开始收紧对以军事出口的政策。阿拉伯国家联合召开伊斯兰峰会,公开要求联合国对以色列实施制裁。甚至连一些一向保持“中立”的亚洲国家,也开始表态“必须推动两国方案”。
而最讽刺的莫过于内塔尼亚胡本人。他在面对媒体时承认,以色列在国际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孤立”。这不是别人说的,而是他自己说的。
更离谱的是,他居然还表示,“这正是我们要大力发展本国武器工业的原因”。换句话说,外交不行,那就靠军火解决。
但问题是,靠炸弹换不来安全。以色列的强硬姿态,短期内或许能摧毁哈马斯的地道,但换不来长久的和平。反而是这种“你炸我家,我就报复”的死循环,把中东的未来彻底锁死。国际社会对此已无耐心。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当下以色列正陷入“国际社会的系统性孤立”。这一切,不只是因为它的军事行动,更是因为那种“我可以为所欲为”的傲慢态度,已经彻底失去了国际信任。而美国的保护伞,也正在变得越来越破。
在这场不对称的博弈中,中国没有靠喊口号,也没有靠拉帮结派,而是用规则、行动和态度,站在了国际法和道义的那一边。
耿爽发言时那句“主权平等不是写在纸上的空话”并非随口一说,而是真把国际秩序拉回到联合国这个平台上。
中国的做法很清晰,就是通过现有规则体系来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另起炉灶。这种“温和而坚定”的策略,不仅让美国难以直接反驳,也让越来越多国家开始认同中国所提倡的“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中国为何要这么做?原因也不复杂。因为如果今天可以随意剥夺巴勒斯坦的发言权,明天就可能轮到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只有当联合国真的实现“主权平等”,中国人、中国话语、中国规则,才不会在国际舞台上被边缘化。
今天的加沙,的确在燃烧。但这把火,不只是炸弹引起的,更是长期不公正的国际秩序累积的愤怒在爆发。
美国的否决权可以阻止一项决议,但阻止不了全球的共识。以色列可以继续空袭,但挡不住国际社会重新审视中东政策的大潮。
中国这次在联大的发声,是一次精准而克制的出手,也是一种“软实力”的展示。它不求一时之胜,却在为整个世界争一个更公平的未来。
接下来,真正决定局势走向的,不是战场上的火光,而是联合国里的一张张选票。
内塔尼亚胡或许还在盘算下一步的军事行动,但他可能低估了这次投票的分量。因为这145张赞成票,已经不仅仅是对一个视频参会的支持,而是对整个国际秩序“是否还值得信任”的一次投票。
如果美国还坚持一意孤行,那么未来的孤立,不会只属于以色列。世界已经变了,美国,准备好了吗?
信息来源:2025-09-20 19:25·环球时报——145票赞成、5票反对、6票弃权!中方发声 2025-09-20 09:04·中国青年报——青年早新闻|耿爽:美方在巴勒斯坦问题上蛮横无理又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