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白百何主演的电影《春树》在东京电影节上未能斩获奖项,而戏份不多的王传君却意外获得影帝殊荣,这一结果引发了广泛讨论。白百何对此多次发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与困惑。


对于这一结果,网友们看法不一。有人支持白百何,认为奖项背后存在不公操作,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而也有人批评她,认为获奖并非仅凭戏份多少,演技才是关键。然而,无论哪种观点,都无法掩盖一个事实:白百何的遭遇,与职场中许多人的经历何其相似。
这不就像是职场中的我们吗?辛辛苦苦忙活一年,结果年终大奖却给了一个看似闲散的人。理由很简单,人家就是能力强,但这种“能力强”是否真的公平公正,却值得深思。
试着将白百何的经历代入自己,或许感受就会截然不同。11月3日晚,白百何在微博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还能这么操作……》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操作”,究竟指的是什么呢?是东京电影节奖项背后的暗箱操作吗?我们不得而知。

紧接着,白百何又发表了一篇小作文,详细描述了她的遭遇。她自费参加东京电影节,却未被告知后续行程安排。因此,她和家人提前购买了返程机票,出现在北京机场。这一举动被媒体解读为“白姐被气到连夜回国”,甚至有人传言她不爽王传君获奖。然而,白百何澄清道,她并不知道王传君会获奖,所有的安排都未告知她。
白百何与导演张律合作了两部电影,《春树》和《罗目的黄昏》。结果《罗目的黄昏》拿了釜山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春树》又在东京拿了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而作为两部电影的核心人物、大女主的白百何,却颗粒无收,被当成了“吸血包”、“垫脚石”。这种遭遇,换做谁,谁能不生气呢?
而作为两个故事的核心人物、为两部电影操劳了一年的大女主白百何,颗粒无收,被当成了“吸血包”、“垫脚石”。
暂且不说获奖与否,对于工作、流程等安排全然不知晓,这种信息孤岛现象在职场中屡见不鲜。换做谁,都会感到不满和愤怒。要说获奖标准,我们外行不懂,但说演技,白百何的演技并不差,她也塑造过许多经典的人物角色。

2011年,《失恋33天》成为现象级票房黑马,白百何因此崭露头角。之后,她又连续推出《分手合约》、《被偷走的那五年》等都市爱情电影,成为华语“小妞电影”的代言人。2015年的《捉妖记》,更是让她坐上了华语票房冠军的宝座,那是她的黄金时期。然而,情感风波接踵而至,直接影响到她的事业。尽管后来前夫吸毒被抓,她的舆论口碑有所回升,但想要再攀事业高峰,却已是有心无力。
好在这些年,白百何每年都有作品问世,如《我们的婚姻》、《我们这十年》、《好团圆》、《清明上河图密码》等。然而,现象级爆款却几乎为零。因此,这座东京电影节的奖杯对她来说,意义非凡,更是她重返名利场一线的“入场券”。然而,命运却似乎与她开了个玩笑,顺风顺水时资源不断,逆风行舟时却越努力越悖时。
细想一下,而所谓的“命”,不就是赤裸裸的职场法则吗?
02
作为女主角,白百何本来该在闭幕式上走红毯,结果11月3号,制片人彭女士突然通知她:“没得奖,你可以回国了。”于是,她老老实实带着孩子飞回北京。然而,两天后,打脸的事情发生了。导演拿了最佳导演,王传君拿了最佳男演员!整个剧组在东京风光庆功,唯独她这个女主角像个局外人。
这次白百何彻彻底底地当了一回职场“工具人”。

在娱乐圈,这样的行为并不少见。小剧组借大明星镀金、宣传期后翻脸等事件屡见不鲜,妥妥地将“主角”当成了“工具人”。而被当成“工具人”就算了,连获奖信息的知情权都没有。这种信息传递的断裂,正是职场中常见的“信息孤岛”。明明是一个团队合作完成了一个项目,结果项目获奖庆功的时候,没有任何人告诉你。你说气人不气人?就是连知情权和参与权的资格都没有了。
白百何自述在剧组中被孤立,甚至被形容为“跳板”——即被利用后被抛弃。这不明显的“职场PUA”,通过情感操控或资源分配不公让员工处于被动地位。
说白了,就是压榨后的抛弃。白百何这次撕破脸,没选择沉默,而是直接掀了桌子,更是对职场“霸凌”和“潜规则”的一次挑战。正如她说的,“只希望所有职业都能被尊重,在职场中保护好自己。”这话其实不止娱乐圈,哪个打工人都懂。

面对职场“霸凌”和“潜规则”,她最后还送了导演一句话:“人品重如山,良心比金贵。”这句话值得所有资本家们掂量掂量。

不过话说回来了,职场上的某些污浊风气一直都存在。作为职场人,我们希望和白百何一样,不隐忍、不纵容,面对不公能勇敢地保护自己。毕竟,和资本家们谈人品和良心,就是一个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