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围绕“预制菜”的舆论风暴,从最初罗永浩与西贝的交锋,已演变为涉及行业规范与消费者权益的重大事件。
就在舆论逐渐平息之际,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耕地保护监测与质量提升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黄河,通过短视频平台对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发出公开警告。他直言:“即使罗永浩放过你,我也一定会告你,还要联合宝妈和消费者共同维权。你们推出的‘罗永浩套餐’暴露了肮脏手段,我提醒你,最好祈祷法务团队足够强大。”
这场突如其来的“宣战”,让预制菜争议再次成为焦点。
黄河的激烈言辞引发质疑,但其身份经查证属实。作为专业委员会委员,他与知名学者温铁军同属农业风险管理领域。尽管其表述方式更似“江湖宣言”,但公开渠道可查的任职信息为其言论增添了可信度。不过,这种风格是否为刻意博取关注,仍存争议。
黄河的指责直指行业痛点——预制菜标识模糊损害消费者权益。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的通知》,企业需明确标注产品属性,保障消费者知情选择权。西贝的困境在于:其“家常现做”的品牌形象与后厨流水线操作形成强烈反差,即使否认使用预制菜,也难以平息舆论质疑。
预制菜本身并非问题,但以“现炒”名义销售“预热菜”,或通过模糊宣传误导消费者,则触碰了监管红线。
黄河的“起诉宣言”更多是舆论施压手段。集体诉讼在国内司法实践中较少见,消费者维权通常依赖个案起诉或行政投诉。其强硬表态虽引发关注,但实际法律行动需以充分证据为基础。这场风波的本质,仍是行业规范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深层矛盾。
此次事件暴露出餐饮业在预制菜应用中的普遍问题:如何在效率与诚信间取得平衡。企业需主动公开产品信息,监管部门应强化标签管理,消费者则需提升维权意识。唯有建立透明化的行业生态,才能避免类似争议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