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
作为贯通京北东西向的交通“大动脉”,北清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备受瞩目。该工程全长约8.9公里,自2019年5月正式开工以来,历经6年精心建设,即将迎来通车时刻。
北清快速路是回天地区“一横一纵、五通五畅”交通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它采用双向6车道主路设计,且全程无红绿灯,这一创新设计将大幅提高跨区通行效率。该路不仅有效缓解了周边道路在高峰时段的拥堵状况,更为回天地区与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之间搭建起了一条快速通道。这对于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带的协同创新与资源共享来说,无疑注入了新的强劲动能。
自两轮回天行动计划实施以来,38个交通类项目相继落地并取得显著成效:
主干路突破攻坚
在主干路建设方面,新建了1条快速路和9条主干路,“一横一纵”“五通五畅”的格局已经成型。特别是搁置了12年的林萃路断点被打通后,成功分流了京藏高速40%的车流,上班族的通勤时间缩短了30分钟。这一变化不仅方便了市民的出行,更串联起了海淀的高校、科研机构与昌平的生命科学园,加速了人才与产业资源的流动。
次支路精准补位
在次支路建设上,回创路打通了生命科学园三期的南北通道,为学校、社区、商业用地提供了坚实的交通支撑。而七辛北街则服务于小米昌平二期等产业项目,增强了地铁8号线朱辛庄站的客流集散能力,进一步推动了区域产业的升级。
堵点靶向治理
针对交通堵点,北郊农场桥从原来的“一进一出”拓宽为了“两进两出”。这一改变使得早高峰出回龙观的负荷度从2.59降至1.0,晚高峰进区的负荷度从2.15降至0.73,通勤速度提升了50%,让“堵在路上”的焦虑成为了过去。
大运量干线贯通
17号线的贯通更是串联通州、朝阳、东城、昌平及亦庄,从嘉会湖到未来科学城北站仅需66分钟。这一线路不仅分流了5号线、10号线的拥挤客流,更缩短了外围新城与核心区的时空距离,为东部区域的经济活力“充电”。
既有线路扩能升级
13号线拆分为A、B线后,行车间隔缩短至2分钟,有效缓解了回龙观、西二旗的通勤拥堵。同时,也强化了上地、中关村科创园区与居住区的职住联系,为产业协同输送了“人才活水”。
枢纽赋能城市更新
霍营、新龙泽等综合枢纽的高标准建设,融合了公共服务与城市功能,打造出了“微中心”。这些枢纽带动了要素的高效流动,让交通枢纽成为了产城融合的“新支点”。
自行车专用路成标杆
全国首条通勤型自行车专用路连接了回龙观与上地,总骑行量已超过1000万人次,日流量突破9000人次。它辐射了9个小区、3所医疗机构、2所学校,56%的骑行者用于通勤,30%用于休闲。这一专用路为65%的使用者节省了10-30分钟的时间,每周碳减排量达到10.37吨,让“绿色通勤”成为了新风尚。
公交服务精准触达
在公交服务方面,优化了60余条公交线路、建设了4座场站,成功打通了“最后一公里”。就医专线让居民能够直达积水潭医院;通学公交覆盖了7所学校,9条线路增发了区间车、加密了间隔,累计运送了5万余人次。这些变化让上学、就医出行变得更加省心。同时,公交场站还增设了便民服务设施,探索了场站功能优化的新路径,让群众出行更加便利、暖心。
作为贯通京城北部东西向的交通“大动脉”,北清路不仅是破解回天地区早晚高峰“堵局”的疏堵利器,更是串联北部创新资源的产业纽带与托起民生幸福的宜居通道。其快速路改造工程自开工起就备受关注!
↑北清路快速化改造工程,自2019年5月开工以来,历经6年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别看这段快速路工程长度只有8.9公里,但施工难度却极高。为实现快速路无红绿灯设置,北清快速路在与各条南北向道路相交的地方新建了桥梁,大约新建了10座桥梁,包括立交桥、跨河桥、跨线桥等。
其中,最复杂的桥梁当属北清路与京新高速相交的小牛坊桥,以及北清路与京藏高速相交的辛庄桥。这两处都是互通式立交桥,设计精巧,施工难度大。
↑北清路与京新高速相交的小牛坊桥
↑北清路与京藏高速相交的辛庄桥
我们期待北清路快速化改造工程能够尽早开通,为昌平的邻居们带来更加便捷的出行体验!
●家住昌平往期精彩:
看看邻居们都在团什么?
■说明:本文由家住昌平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本号法律顾问:北京市恒略律师事务所,咨询微信:jwbei2
■部分图文信息整理自:发展北京等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侵删
关注家住昌平!
看昌平大事小情,搜周边吃喝玩乐!
=======昌平的邻友圈!=======
商务微信:jiasupao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