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甄嬛传》的深宫之中,一副看似普通的小像,却暗藏着无数玄机。甄嬛在碎玉轩的第一个除夕夜,小允子以精湛的剪纸手艺,剪出了一副既像甄嬛又似浣碧的小像,轻轻展放在甄嬛手掌上。谁曾想,这副小像竟在后来的岁月里,成为改变多人性命的导火索。
余莺儿顶替甄嬛,终被赐死
除夕夜,甄嬛听闻宫中习俗,将心爱之物挂在高处可祈福。她独自来到倚梅园,将小像挂在梅树枝上,并吟出诗句:“愿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恰巧皇上也来到此处,虽未谋面,却对甄嬛念念不忘。然而,苏培盛找来的却是冒牌货余莺儿。余莺儿凭借婉转的曲子获得皇上宠爱,却变得嚣张跋扈,最终成为华妃的刀,毒害甄嬛未遂,冒充之事暴露后,被皇上赐死。这副小像,无意间带走了余莺儿的性命。
孟静娴中毒,小像牵出的悲剧
甄嬛在倚梅园祈福的小像,被果郡王捡走。宴会上,浣碧撞倒果郡王,小像暴露。浣碧声称小像是自己,并与果郡王互生爱慕。果郡王为护甄嬛,娶了浣碧做侧福晋。孟静娴一直单恋果郡王,借此机会也以侧福晋身份嫁入王府。然而,果郡王态度冷淡,孟静娴只得灌醉果郡王,怀上孩子。宫宴上,皇后身边的剪秋给六阿哥下毒,却被孟静娴误食,中毒身亡。若非小像暴露,孟静娴或许不会卷入这场纷争,更不会早早离世。
果郡王饮毒酒,小像背后的权谋
果郡王出门在外,家信结尾总会写“熹贵妃安”。这些信件落到夏刈手里,成为皇上怀疑甄嬛和果郡王私相授受的证据。浣碧看完信件后未毁掉,反而摆在显眼处,导致事情败露。皇上设计逼甄嬛毒死果郡王,果郡王换回毒酒,凄惨离世。若非小像被果郡王拿走,浣碧不会设计小像暴露,更不会抖出家书,甄嬛的秘密或许能一直隐藏下去。
浣碧追随果郡王,小像的终极影响
浣碧对果郡王一腔热情,果郡王喝毒酒而亡后,她悲痛欲绝。皇上不让家属哭出声,可见他始终介怀甄嬛与果郡王之事。浣碧在果郡王面前恋爱脑上头,最终大喊“王爷”,撞向果郡王的棺椁,追随而去。至此,小像圆满地带走了四人的性命。
小像剪乱甄嬛一生,权谋与情感的交织
一副小像,或直接或间接,带走了四个人的性命。按照他们下线的时间,分别是余莺儿、果郡王和他那两个便宜侧福晋。果郡王虽有将帅之才,却因拿走甄嬛的小像,天天带在身上,最终卷入宫廷权谋,饮毒酒而亡。这副小像,剪乱了甄嬛的一生,也揭示了宫廷斗争的残酷与无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