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陈佩斯:46年喜剧人生,70岁因一句金句再掀热潮

时间:2025-09-27 18:02:29 来源:归史 作者:归史

在中国喜剧史上,陈佩斯是一个无法绕过的名字。这位1954年出生于吉林农安县的表演艺术家,自幼受父亲陈强(著名反派演员)影响,15岁便前往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体验生活,在风沙中坚持对表演的热爱。1973年通过父亲引荐进入八一电影制片厂,从龙套角色起步,开启了长达46年的艺术生涯。



1979年《瞧这一家子》成为其电影处女作,饰演市井青年的他开始崭露头角。随后"二子系列"电影中塑造的倒腾鸽子小人物,以及与父亲合作的《法庭内外》(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逐步奠定其喜剧风格。1982年凭《夕照街》提名金鸡奖最佳男主角,虽未获奖却开启了他与国家级奖项"无缘"的独特轨迹。



1984年春晚舞台成为其艺术生涯转折点。与朱时茂合作的《吃面条》开创小品先河,无实物表演引发全国轰动。此后14年间,《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羊肉串》等13部经典作品连续登陆春晚,创造收视奇迹的同时,也因作品"通俗性"与评选标准偏差,始终与国家级表演奖项失之交臂。



1999年版权纠纷事件成为其与春晚"分道扬镳"的导火索。发现央视未经授权发行小品VCD后,陈佩斯坚持维权,虽最终胜诉获赔33万,但此后再未登上春晚舞台。对此他坦言:"不是被封杀,是创作理念不合。"这段经历反而促使他转向话剧领域,2001年创立北京大道文化,开启事业新篇章。



话剧舞台成为其艺术第二春。《托儿》《阳台》《戏台》等作品全国巡演超千场,其中《戏台》创下票房与口碑双丰收。2023年《惊梦》巡演期间,70岁的陈佩斯说出"应了的戏,就得唱"这句金句,视频网络播放量破亿,引发对艺人职业操守的广泛讨论。这种坚持源于他对喜剧本质的理解:"平等才是喜剧核心,不是居高临下的教化。"



从电影到春晚再到话剧,陈佩斯始终拒绝行业潜规则。面对"为何从未获国家级大奖"的疑问,他直言:"喜剧的评判标准本就特殊,比起奖杯,观众的认可更珍贵。"这种艺术坚守在2025年迎来新突破,其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版《戏台》上映首周票房破亿,将话剧经典成功转化为影视精品。



如今71岁的陈佩斯仍活跃在创作一线,与儿子陈大愚形成"喜剧父子档"。从早年下乡劳作到厂里跑龙套,从春晚巅峰到话剧转型,他的人生轨迹印证了"良知如天赋"的艺术哲学。隐居郊区种果树的生活方式,与其舞台上的爆发力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反差恰是其艺术生命力的真实写照。



在流量至上的时代,陈佩斯用46年证明:真正的艺术不需要奖项加持。当多数同行追逐热点时,他坚持"喜剧要反映生活,带点悲情内核"的创作理念。这种坚守不仅影响了几代观众,更为中国喜剧树立了独特的艺术标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