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第四轮中美经贸会谈在马德里落下帷幕。尽管会场氛围平和,发布会未现激烈言辞,但会后一系列动作却透露出双方在关键议题上的深度博弈。
从TikTok禁令的“技术性延期”,到关税战的“暂停键”,再到特朗普社交媒体发文庆祝与美财长贝森特的如释重负,这场会谈的成果远非表面那般简单。
表面缓和,暗流涌动:各退一步的“体面”
此次会谈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TikTok禁令的“缓一缓”。原定的禁令虽未立即落地,让字节跳动暂时松了口气,但美方提出的“国家安全审查”要求,实则是对TikTok核心算法的深度介入。这如同允许顾客继续在餐厅用餐,却要求先对厨房进行彻底检查。
中方对此虽表示同意审查,但明确划出红线:数据不能强制本地化。这一来一往,双方各退半步,却都未达到完全满意的结果。
关税战按下“暂停键”,但矛盾未解
在关税问题上,双方同样选择了暂时止损。8月美方刚对近四分之一的中国产品加征10%关税,中方随即反制,导致美国消费者年支出增加480亿美元。眼看两败俱伤,双方约定现有关税措施延长90天,为谈判留出空间。
然而,美方希望中国立即取消对美农产品的报复性关税,中方则以“研究研究”回应,既未给出时间表,也未承诺结果。这种模糊态度,实则是对美方压力的巧妙化解。
“商业协议框架”的模糊与算计
会谈中提及的“商业协议框架”,美方描述得颇为笼统,仅提及涵盖医药、电子等“低敏感领域”,却未透露具体条款。这种模糊性,既可能是为了避免公布后显得让步过多,也可能是谈判并未深入所致。
无论如何,这场会谈的成果看似中规中矩,实则双方都藏着各自的算盘。这并非真正的和解,而是一场各取所需、暂时止损的“战术性喘息”。
特朗普的“胜利姿态”:选票压力下的策略
会谈结束不到两小时,特朗普便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与贝森特的握手照,配文“美国再次强大”。这番操作,看似是打了场擂台赛后高举拳头接受欢呼,实则是对手还在场下擦汗,比赛远未结束。
特朗普的“胜利姿态”,更多是出于选举考虑。摇摆州农民的选票,是他这次选战的命门。2024年中美贸易战中,大豆出口暴跌32%,损失超过50亿美元,导致特朗普在这些关键州的支持率下滑6个百分点。若再继续硬杠,恐怕连铁票仓都要松动。
此外,TikTok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18到34岁的人群中,有近七成是TikTok活跃用户。真要强制封禁,无疑会得罪一大票年轻选民。延期90天,既给了特朗普喘息空间,也让他能在辩论台上说一句:“我没封TikTok,是在谈判。”
经济数据也逼得特朗普不得不找补。8月份美国通胀飙至4.8%,能源涨幅尤其猛,涨了12%。这背后,除了国际油价波动,更直接的推手就是对华关税传导。通胀压得美联储不敢降息,企业投资也缩手缩脚。芯片巨头如英特尔、高通等公司,今年第二季度对华营收暴跌24%。特朗普嘴上说强硬,心里却清楚:再强硬,自己也先垮。
然而,特朗普的“表演性胜利”也在美国国内引起反弹。美国商会公开反对延长关税,称每多拖一天,美国GDP就少15亿美元。这场会谈对特朗普来说,不是胜利,而是一次精心包装过的“战略性撤退”。
中国的“以退为进”:长期布局的智慧
与美方的短期应急不同,中方此次的策略是“柔中带刚”。先是对英伟达发起反垄断调查,指控其操纵AI芯片价格,涉及金额高达30亿美元。这一监管动作,背后打的却是美国科技核心产业的七寸。
紧接着,又对美进口模拟芯片加征高达200%的关税,直接打击美光、德州仪器等企业的利润线。这不是简单的反制,而是精准打击,逼美方坐下来谈。
在稀土和农业领域,中国也亮出了底牌。稀土精炼方面,中国掌控了全球60%的产能。一旦对美断供,美国的F-35战机生产线最多停6个月。这还不包括其他军工、电子产品的连带影响。
大豆方面,中国早已“备份”好了。2024年从巴西进口大豆创下新高,9800万吨,直接把对美依赖降到只剩12%。这意味着,如果美国继续打农产品牌,中国也完全可以“不接招”。
中方还把战线拉到了国际规则上。向WTO起诉美方滥用出口管制,得到欧盟和东盟18国的支持。这不仅是法律层面的反击,更是一次国际舆论的合围。再加上“一带一路”项目的推进,中吉乌铁路、雅万高铁等陆续落地,正在从根基上削弱美国“印太战略”的经济支柱。
这种打法,是不动声色的系统性反制,不靠喊话,但效果实打实。对比美方的短期应急,中方打的是耐力战,是布局未来的“非对称博弈”。不是不强硬,而是选择了更有效的方式,让对方在看似“没输”的局面下,被迫调整。
“冷战中场休息”?比赛远未结束
别看这次会谈没吵架、没摔桌子,甚至连外媒都说“气氛史上最轻松”,但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出现了实质性好转。眼下的缓和,更像是一场临时休战,为的是给各自国内留点喘息空间,而不是解决根本矛盾。
地缘政治的暗流依然汹涌。美国依旧试图把对华压力转嫁到欧洲,要求欧盟一起对中国“加税施压”,却遭德法公开拒绝。普京则亮明立场:可以和中国谈乌克兰,但绝不接受西方框架。这让华盛顿的如意算盘打了个空。
全球能源格局也发生剧烈变化,OPEC+宣布大规模减产,油价飙破120美元,直接冲击美国页岩油。中俄天然气合作扩展到380亿立方米,欧洲对俄能源依赖逐步减弱,削弱了美对俄制裁的杀伤力。
而在全球南方国家的舞台上,金砖扩容到25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40%,美元统治力遭遇挑战。南非、巴西等国更是在联合国呼吁改革安理会,剑指美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
这次中美会谈,只是更大棋局上的一个落子。看似和平,实则暗藏角力。美国想用选举周期换取短期稳定,中国则用全球布局争取长期主动。这不是谁赢了谁输了的问题,而是谁能熬得更久,谁能在规则的缝隙里活得更从容。
缓一口气,不等于握手言和
马德里的会议桌上,笑容背后是算计,握手之下是博弈。TikTok延期、关税休战,不过是暂时放下拳头,没人真心松手。对特朗普而言,这是选举前的止血包;对中国来说,这是战略布局的又一环。
中美关系不是简单的敌我对立,而是复杂的利益共振。真正的较量,不在于一次会谈谁让步了,而在于谁能在长期博弈中,掌握主动权。表面退让,也许正是下一场反击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