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75岁老人自创互助养老新模式:不请保姆不住院,低成本更舒心

时间:2025-09-28 12:35:28 来源:孢木情感 作者:孢木情感



在老龄化加速的当下,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传统'养儿防老'观念正面临挑战,年轻人生活压力增大、居住空间有限,使得多数老人难以依靠子女安度晚年。而请保姆或入住养老院的高昂费用,又让月退休金仅两三千元的普通老人望而却步。

75岁的苏大爷用亲身经历验证了传统养老方式的局限性。五年前老伴去世后,他先后尝试过三种养老模式:

一、高价保姆服务难尽人意

每月5500元聘请的住家保姆,不仅烹饪水平差强人意,更因沉迷手机电视导致基本照料缺失。'她做的菜实在难以下咽,我每月花5000多请的保姆,反而要我来照顾她。'苏大爷无奈表示,这种'倒贴式'服务让他最终选择辞退。

二、养老院管理束缚自由

在子女安排下入住养老院后,严格的进出打卡制度、护工素质参差不齐,以及频繁目睹同龄人离世的压抑氛围,让热爱自由的苏大爷仅住月余便选择离开。'但凡能自理,真不适合喜欢自由的老人。'

三、子女家居住缺乏归属感

在儿子家居住期间,儿媳特意准备的'老人专用碗筷'、禁止室内吸烟的规定,以及衣物单独清洗的做法,都让苏大爷产生'添麻烦'的愧疚感。而女儿家因涉及亲家关系更显微妙,'女婿也有父母,咱得自觉'的清醒认知,让他最终选择回归独居。



四、互助养老创新模式破局

经历多种养老方式后,苏大爷与社区8位独居老人组建了'银龄互助群'。这个最初为报平安建立的微信群,已发展为拥有近20名成员的互助体系:

  • 日常报平安制度:每日清晨群内打卡接龙,未按时响应者将收到上门探视
  • 有偿互助机制:按钟点工标准(30元/小时)支付互助费用,如陪同就医、代买生活用品等
  • 技能交换体系:会烹饪的老人为生病者做饭,懂维修的老人帮助检修家电

68岁的李阿姨通过互助群获得稳定收入:'上月陪苏大爷看病3天,按每天8小时计算,收到720元报酬,比请保姆划算多了。'

五、多方共赢的养老新生态

这种模式形成三重效益:对老人而言,既获得必要照料又保持尊严;对子女来说,减轻了照护压力;对社会而言,降低了养老机构负担。'现在我们约着打太极、逛公园,生病有人陪,节日有聚会,比住养老院自在多了。'苏大爷展示着群内活动照片说道。



目前该模式已吸引30余位老人加入,形成'日常互助+应急响应+精神陪伴'的三维服务体系。专家指出,这种基于社区网络的互助养老,特别适合身体基本自理、经济条件一般的城市老人,其低成本、高灵活性的特点,为破解'未富先老'困境提供了创新方案。

当被问及模式可持续性时,苏大爷笑着指了指活动室里打太极的老伙伴们:'我们都在学习智能手机使用、基础急救知识,互助群就是我们的养老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