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距离国庆与中秋叠加的“超级黄金周”已不足一周,往年此时,热门景区预订早已进入冲刺阶段,节日消费市场也提前升温,处处洋溢着热闹的节前氛围。然而,今年却画风突变,国庆前夕接连出现三大反常现象,让人不禁感叹“风向真的变了”,而其中一个潜藏的隐患,更是让人忍不住揪心。
首当其冲的反常现象,是“反向旅游”彻底火了。以往十一假期,北京故宫、上海外滩、西安兵马俑等热门景点总是人满为患,游客们宁愿排队数小时也要打卡留念。可今年,社交平台上刷屏的不再是5A景区的人山人海,而是#县城旅游有多舒服#这样的话题,“某小众村落三日游”“乡镇慢生活体验”等成了新潮流。
年轻人率先扛起了“反向旅游”的大旗,他们不再执着于逛热门商圈、打卡网红景点,反而偏爱那些未被过度开发的小县城。在浙江丽水某县城的旅游视频中,镜头里没有拥挤的人群,只有青石板铺就的老街、河边悠闲的老茶馆,傍晚时分,还能看到爷爷奶奶坐在门口摇着蒲扇聊天。博主配文写道:“在这里住了3天,人均500块包吃包住,早上被鸟叫吵醒,下午在河边喝咖啡,比在市区挤地铁舒服太多。”这样的内容下,评论区满是追问“具体是哪个县城”的留言,足见大家对这种旅游方式的认可。
这种转变的根源在于大众旅游心态的变化。旅游本是为了逃离日常的忙碌与压力,可若全程都在“人挤人”“赶行程”,反而会变成新的负担。小县城的“松弛感”恰好戳中了大家的需求,不用抢票、不用排队,还能体验不一样的生活节奏,花更少的钱获得更舒适的体验,这样的“反套路”旅游,自然越来越受欢迎。
第二个反常现象出现在消费市场,“务实”成了绝对主流。往年中秋国庆前夕,商家早就忙得脚不沾地,水果礼盒被抢购一空,高档餐厅的预制菜套餐更是供不应求。但今年不少商家却愁眉苦脸,有些商品卖爆了,有些却突然“遇冷”,完全没按往年的“旺季剧本”走。
让人惊喜的“反常”是水果价格大跳水。以前被称作“水果贵族”的榴莲,往年一个中等大小的就要两百多块,今年单价直接跌到“1”字头,不少年轻人欢呼“终于实现榴莲自由”。除了榴莲,石榴、秋月梨等应季水果价格也降了不少。这背后既有泰国、越南等主产区丰收带来的供应量增加,也有海关放宽抽检比例、加快通关速度,从而降低运输成本的原因。有网友直言:“今年中秋不送月饼了,买个榴莲当礼物,新鲜又不贵,还特别有新意。”这种务实的选择,正是当下大众消费心态的真实写照。
而让人意外的“遇冷”,则是往年节日家宴的“香饽饽”——高档餐厅预制菜。前几年,预制菜凭借“方便快捷、口味多样”的优势,在节日家宴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尤其受高档餐厅推崇。但今年十一前夕,不少高档餐厅发现,预制菜订单量大幅下滑,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自制家宴”。有人坦言:“九月西贝预制菜事件后,对预制菜没那么信任了,节日家宴还是自己做更靠谱。”说到底,大家不是不想“省事”,而是更在意“品质”与“温度”。一家人围着厨房忙碌,爸爸炒红烧肉,妈妈拌凉菜,孩子在旁边递盘子,这样热热闹闹的氛围,比加热一份预制菜更有节日感。如今大众更注重饮食的新鲜度与节日的“仪式感”,比起“花高价买便捷”,大家更看重“值不值”“好不好”。
第三个反常现象,是出行方式的“轻量化”。以往国庆前,长途火车票、飞机票早就抢得火热,自驾出游的车主也会提前规划好跨省路线。但今年,短途游、周边游的热度明显上升,“citywalk(城市漫步)”“乡村露营”成了热门选择。有人选择在本地逛公园、看展览,有人约上朋友去周边乡镇体验农家生活,甚至还有人干脆“宅家度假”,趁着假期补觉、看书、陪家人。
这种变化,一方面是因为大家更追求轻松的假期体验,不想把时间浪费在长途奔波上;另一方面,也与假期时间安排有关。今年国庆中秋假期虽有8天,但不少人需要调休,扣除往返时间后,实际可游玩的天数并不多,短途游、周边游自然成了更划算的选择。有网友说:“以前总想着趁假期去远方,结果累得回来缓好几天,今年就在本地逛逛,反而觉得更放松。”
不过,在这些积极的反常现象之外,还有一个隐患让人担忧,那就是高风险项目的安全问题。随着低空飞行、涉水体验、登山徒步等户外项目越来越受欢迎,不少人把这些项目纳入国庆假期的“打卡清单”,但安全隐患也随之凸显。
今年五一期间,三亚就发生过一起险情:11名游客跟随向导骑摩托艇出海时,突降大雨导致众人与向导失散,大家穿着短袖短裤在海里漂流1小时,冻得瑟瑟发抖,好在最终安全返回。而就在这个月,还有游客在日本冲绳体验滑翔伞时,因起飞前未检查装备意外坠海;另有游客登山时未携带导航设备、未穿戴专业装备,盲目进山后迷路被困,最终靠救援队救助才脱险。
很多人抱着“偶尔玩一次没事”的侥幸心理,却轻视了这些户外项目的特殊性。体验低空飞行需要选择具备正规资质的公司,登山要提前规划路线、带齐防水装备与应急食物,若是图便宜找“野向导”,或是毫无准备就“瞎闯”,风险会直接翻倍。如今这些项目越来越火,若商家不规范操作、游客不提高警惕,国庆期间出事的概率只会更高。
其实,这三大反常现象的背后,都是大众生活态度的转变。旅游不再跟风、消费不再为面子买单、出行更追求轻松,这是市场成熟的表现,也是大家对“美好生活”的理解越来越实在的体现。但高风险项目的安全隐患,却像一记警钟,提醒着我们:假期的核心是放松,不是“冒险”。
即将到来的8天长假,是放松身心的好时机,更是对“理性出游、安全过节”的考验。无论选择小众目的地探索、在家自制节日美食,还是参与户外项目,都要牢记“绷紧安全之弦、文明理性出游”。希望大家都能在这个“超级黄金周”里,玩得尽兴、过得安心,真正享受假期的美好。
你今年国庆有什么安排?会选择反向旅游,还是在家过节?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计划。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