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00后导演苏镝坷:用镜头书写中国风暴史诗的追风之旅

时间:2025-10-01 21:03:44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澎湃新闻

“追风”二字,在气象爱好者眼中是科学探索与艺术冒险的交织,而对24岁的纪录片导演苏镝坷而言,这更是一场持续六年的“望闻问切”——他以镜头为笔、风暴为墨,完成了中国首部气象题材长篇纪录片《游弋在风暴之中》,试图用影像书写属于中国人的风暴史诗。

近日,北京百丽宫影城杜比影院内举办了一场特殊的观影会。银幕上,台风“摩羯”的云墙如巨兽翻滚,雷暴电流在云层中嘶鸣,杜比视界(Dolby Vision)与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技术将这一切转化为近乎身临其境的沉浸体验,让观众仿佛置身风暴中心。


苏镝坷(B站UP主“风羽酱-sdk”)的追风之路始于2012年。刚从成都迁居杭州的他,在台风“海葵”的呼啸声中彻夜难眠:“那风声是有调性的,像自然的交响乐,恐怖却迷人。”而更早的启蒙,则来自1996年引进的好莱坞灾难大片《龙卷风》。“这部电影后来被多次翻拍,但经典就是经典,每个追风者都会把它当作‘原教旨主义’式的启蒙。”他回忆道。


真正点燃他创作欲望的,是美国纪录片《龙卷风走廊》(Tornado Alley)中追风者肖恩·卡西驾驶装甲车冲进风暴中心的画面。“那一刻我意识到,中国人也该有自己的风暴史诗。”2019年,还是中国传媒大学一年级新生的苏镝坷,手持第一台专业摄影机与父亲驱车闯入超强台风“利奇马”的路径,拍摄的15分钟vlog在B站斩获超30万播放量,意外成为“出圈”之作。“那几乎是一秒钟就有七八个人点赞,我这才发现,展现风暴不仅是热爱,更是能与千万人共鸣的视觉奇观。”


高品质记录风暴:“追风不是征服自然”

130分钟的长篇纪录片《游弋在风暴之中》是苏镝坷六年追风生涯的总结,也是他的硕士毕业作品。拍摄过程充满未知:一次追击台风“摩羯”时,两队人马因一棵倒下的树无法会合,任务结局并不完美,却让他深刻体会到,“人类对自然的认知依然有限,再先进的设备也无法预知所有变量。”追风教会他“平静地面对变化,在正确的位置等待风暴的来临”。团队曾为省钱租用两驱车导致陷车,器材折损率极高,但坚持与热爱让他们克服了困难。


在后期制作中,杜比视界技术保留了风暴场景中丰富的亮度和色彩信息,尤其是刺眼的夕阳和层次分明的云层。苏镝坷坦言自己并非技术专家,“但杜比的工具集成在常用软件中,降低了使用门槛,让创作者能更专注于内容本身。”作曲家颜子力则从配乐维度补充:“杜比全景声让音乐从‘平面’变为‘三维’,我们请国际爱乐乐团实录弦乐,将闪电的雷声、风的呼吸感精准放置在听众头顶或身后——这是传统立体声无法实现的沉浸感。”

技术赋能:“这是过去电影工业不敢想象的速度与自由度”


在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西配楼,苏镝坷团队完成了部分后期制作。杜比与中国传媒大学合作的培训项目中,学生仅用一个月便掌握杜比全景声创作流程。“他们从作曲初期就构建三维声场,而非后期强行转制——这是一种思维层面的革新。”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李勃认为,青年创作者的技术素养正在倒逼行业变革,“他们用手机拍杜比视界,用流媒体平台实现分发——这是过去电影工业不敢想象的速度与自由度。”


据悉,《游弋在风暴之中》已在B站获得超400万播放量,团队正稳步推进该片登陆大银幕院线。杜比音频技术专家王若晨总结道:“技术最终服务于叙事。当创作者能用杜比视界还原一场风暴的壮丽,用杜比全景声让听众听见云的心跳——便是科技与艺术最完美的共生。”

文中图片除特殊说明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