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吴石将军:沉默中的英雄,蒋介石未疑之人,毛人凤不敢动

时间:2025-10-02 19:07:08 来源:半壶老酒半支烟 作者:半壶老酒半支烟

在观看电视剧《沉默的荣耀》时,笔者原以为这是一部纪录片级别的作品,无需寻找历史原型。然而,剧情的发展却让人大跌眼镜:老蒋,这位以多疑著称的历史人物,竟然会让满身疑点的吴石担任“参谋次长”?难道刘斐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更令人诧异的是,毛人凤,这位“国防部保密局局长”,怎敢对“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进行监视?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历史真相?

吴石将军,一个沉默而又荣耀的名字,他的被捕遇害,并非毛人凤“老奸巨猾”严密监视的结果。事实上,在吴石被出卖前,他从未被老蒋怀疑过。老蒋都不怀疑的高级官员,毛人凤又怎会主动去触这个霉头?这部电视剧,是否高估了毛人凤的地位和本事?



说到吴石和毛人凤的职务,我们不得不提及蒋家王朝的官僚体制。国防部长名义上可以领导参谋总长,但实际上,参谋总长的话语权往往更大。郑介民晋升“国防部次长”后,不再兼任保密局局长,却仍觉得自己受了很大损失。这足以说明,当时的官僚体系错综复杂,职务高低并非决定一切。

保密局,作为“国防部”的“二级单位”,其地位本就微妙。按正常规制,郑介民和吴石都是“副部级”,而毛人凤只是厅局级。他与“国防部二厅”的厅长(先后为郑介民、侯腾)同属情报系统,级别相当。在这样的背景下,毛人凤见了吴石,自然是要毕恭毕敬地行礼的。逃台之后,保密局的地位更是断崖式下跌,毛人凤若敢监视只有嫌疑而没有实证的“国防部次长”和“参谋次长”,老蒋的愤怒可想而知。

全国政协回忆录专刊《纵横》杂志2002年第9期发表了一篇《吴石:虎穴忠魂》,作者王强,1942年9月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十七期第四分校野战炮兵科,曾任吴石中将的随从参谋。他的回忆录让我们越看越觉得电视剧不靠谱。事实上,吴石被出卖前从未被老蒋怀疑,要不是那张通行证被查获,毛人凤也无可奈何。



毛人凤的能力和威望,远不及戴笠的十分之一。军统改为保密局后,他更是逐渐被边缘化。陈诚、桂永清等当红人物,对这个特务机构深恶痛绝。陈诚与戴笠水火不容,陈立夫、陈果夫兄弟与军统也是不共戴天。戴笠甚至与桂永清争过“海军总司令”的官帽。在这样的环境下,毛人凤的地位可想而知。

到了台湾之后,毛人凤几乎每天都在夹着尾巴做人。在“国防部次长”郑介民面前,他更是抬不起头来。蒋经国掌控了全部特务系统,并成立了以郑介民为局长的“国家安全局”。这一举措,无疑进一步削弱了毛人凤的地位。



沈醉在回忆录中提及他帮毛人凤整郑介民,但事实上,郑介民压了毛人凤一辈子。戴笠死后,郑介民升任军统局局长,毛人凤只是副局长。军统局改为保密局后,郑介民仍为首任局长,毛人凤依旧是副局长。老蒋考虑到权力平衡,将“国防部二厅”和“国防部保密局”分别交给侯腾和毛人凤,但他们仍要受“郑次长”的管辖。

熊向晖在《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中回忆:“1955年3月中旬,台湾‘国家安全局局长’郑介民指令所属‘保密局局长’毛人凤,策划在香港、印尼暗害周总理。毛人凤即命香港情报站负责在香港执行。”这一事件,再次证明了毛人凤在郑介民面前的卑微地位。

毛人凤在郑介民面前毕恭毕敬,暗中下套是可能的,但要派特务监视郑次长或吴次长,他绝无此胆量。老蒋对吴石,小蒋对郑介民,都十分信任。他们根本不可能像电视剧演的那样,吴石早早就被蒋家父子和毛人凤盯上了。



王强在《虎穴忠魂》一文中回忆:“吴石将军赴台前,中共地下组织给他的代号为‘密使一号’。赴台后,他很快升任‘国防部参谋次长’。”老蒋能在败将云集的小岛上将吴石晋升此职,说明他对吴石是极为信赖倚重的。在那么多人失业或赋闲的情况下,吴石但凡有半点可疑之处,也不可能进入决策核心中枢。

吴石在蒋军的地位极高,获取情报极为方便。他通过“海鸟一号”朱枫传递回来的情报,包括绝密级的军事情报《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新编绘的舟山群岛,大、小金门《海防前线阵地兵力、火器配备图》等。就连“国防部”制定的《关于大陆失陷后组织全国性游击武装的应变计划》,也被吴石通过微缩胶卷形式一并拿到手。

据王强回忆,吴石的暴露纯属偶然。当时毛人凤根本就没有对吴石进行监视。朱枫在台湾期间,六次与吴石将军秘密会晤,又陆续送回一些重要军事情报。密使一号与海鸟一号六次会晤而毛人凤毫无觉察,最后是偶然的因素导致吴石将军暴露。



1950年2月2日,与朱枫联系的“老郑”被捕,供出朱枫。此时,到香港的空中、海上航线已被紧急封锁。危急关头,吴石将军冒险为朱枫签发《特别通行证》,送朱枫乘机飞往舟山。可是,叛徒不仅供出朱枫,还供出吴石。蒋介石震怒了,下令逮捕吴石将军,并在其寓所搜出他亲笔签发给朱枫前往舟山《特别通行证》的有关书面材料。

老蒋不发话,毛人凤是万万不敢对吴石将军下手的。笑面虎毛人凤到了台湾之后已经被边缘化,甚至当时特务系统还有“非莫不用”之说。保密局香港站站长谢力公、澳门站站长程一鸣,跟小蒋都是莫斯科中山大学同学。后来保密局又改为“国防部情报局”,站改为“情报组”,谢、程二人换名不换位,依然在港澳当“少将组长”。

毛人凤“人微言轻”,而且一直被老对手郑介民压着。他要敢监视吴石,郑介民分分钟能让他脱军装。据沈醉回忆,毛人凤还有个更大的特点,那就是绝不去惹地位比他高的人。比如曾任“参谋次长”的刘斐、曾任“国防部第三厅(作战厅)”厅长的郭汝瑰。连杜聿明都看出不对劲儿,刘郭二人还互相举报,结果老蒋一笑了之,毛人凤也没敢调查。



吴石将军的牺牲从容而壮烈。1950年6月10日,这位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的勇士在台北从容就义。与他一起就义的还有朱枫以及吴石的亲密朋友“联勤总部第四兵站总监”陈宝仓中将,亲信随员聂曦上校。因为早就知道吴石将军的结局,所以看了两集《沉默的荣耀》之后,笔者就看不下去了。那么熟悉那段历史和吴石将军的事迹的读者诸君,还看出了这部电视哪些地方不对劲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