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本轮科技牛市为何散户参与度低?深度解析原因

时间:2025-10-03 06:10:42 来源:光导爱数钱 作者:光导爱数钱

在当前的资本市场中,所谓“科技板块”无疑成为了本轮结构性牛市的主线,市场早有人将此次上涨行情形象地称为“科技牛”。然而,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本轮科技牛市中,散户的参与度却相对较低。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呢?

首先,从能力层面来看,散户参与科技股投资的门槛并不低。科创板的开户门槛设定为50万资金加两年投资经验,这一条件让不少散户望而却步。尽管有些散户嘴上自称年入百万,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难以凑齐这50万的开户最低门槛。此外,即便开通了科创板账户,面对高价股和科创板最小购买单位200股的规定,许多散户也显得力不从心。以寒武纪为例,玩一把就要27万,这对于资金量有限的散户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这就像如果你只有1000块,去澳门赌场,你大概率会去找最低注200块的桌子,而不敢在最低注1000块的桌上下注。同样的道理,散户在面对高价科技股时,也往往显得犹豫不决。

其次,从心理层面来看,老股民们多年来在股市中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被伤害得比较深,伤害的时间跨度大,形式多样。这种经历让他们对股市充满了警惕,不敢轻易涉足科技股投资。

再者,官方在舆论层面的引导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大家可能对此并不敏感,但官方实际上一直在压制“牛市”的提法,既要营造好的氛围,又不能太过。这种平衡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散户的参与热情。

我们反过来想:正是因为散户参与得少,本轮才暂时称得上是“牛市”,若散户大批进场,恐怕就是牛灾了。而机构投资者则显得莫敢不从,他们拿到资金后,肯定会去配置人工智能等科技股。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买得越早,成本越低。在当下,不买人工智能难道去买茅台、五粮液、房地产或婴幼儿奶粉吗?

就连那些顽固不化或者名不副实的基金,也开始调仓换股买科技股。以南华瑞某基金为例(非荐基,这只基金质地一般,只是拿它举例),从传统上一直重仓消费股,但通过其中报可知,截止半年底,它的前五大重仓股已经变成了像盐津铺子、中宠股份这样的消费股(但实际已调仓)。更有趣的是,9月26日那天消费股是反弹的,但这只基金却在单日大跌3.47%,说明他们早就调仓换股了。还不信?这只基金中报显示的前十大重仓股在过去20个交易日均为下跌趋势,但基金净值却涨了12.05%。

在新老机构竞相追逐科技股的场景下,老股民们是否想起了什么?对,就是茅台。2020年茅王不可一世的时候,各机构都流行一个段子:买茅台吧,下跌了不关你的事,但若你没买茅台,就大错特错了。到了2021年,新基金发行呈疯狂化,“百亿日光基”屡见不鲜,几乎所有的基金一拿到钱就马上买茅台。如今,竞相追逐的对象变成了科技板块。

但是,那些“关键核心技术”是那么轻而易举就能攻克的吗?显然不是。如果是的话,也就不能称之为“关键核心技术”了。西边那些人也就没必要卡我们的脖子了。不管是芯片半导体还是算力、固态电池、光模块等领域,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如果真的有可能有所突破的话,哪一个领域最终出头的顶多也就是一两家企业,其他的都是炮灰。而大批资金正在投资这些炮灰,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领域短期不能参与。我几个月前就发文说“宜投机”,我也一直在投机状态,乐在其中。除了人工智能外,值得稍长时间去投机的还有固态电池、储能板块等。尤其是储能板块,我前几天也发文提过。老朋友都知道我在2021年7月曾大力说储能会有一波行情,也带当时的老朋友扑腾了一阵子。我现在不说了是因为不想违规。当下,储能的行情又卷土重来,逻辑跟四年前一模一样。

我也研究了这么多年了,有机会的话,我攒攒劲,试着从一个投资者的角度分析一下新兴的储能市场。本人坚信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十一快乐,祝福祖国,也祝福身处祖国的你。求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