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吨黄金在一个7月的夜晚悄然运入中国央行金库,与此同时,上海金店的黄金柜台仍在加价30美元抢购。朋友圈里热议:资金纷纷涌向黄金,是否预示着美元体系即将崩塌?
回想起去年在印度喀拉拉邦跟团旅游时,导游神秘兮兮地说:'印度马上就能绕开美元了。' 然而半年不到,俄罗斯人手中囤积的400亿卢比却成了烫手山芋,只能用化肥换茶叶,场面颇为尴尬。
要理解这场货币博弈,需从俄罗斯被踢出SWIFT系统说起。当时俄罗斯拉着印度推行本币结算,印度欣然同意。然而,俄罗斯卖出的石油换回的却是一堆卢比——银行账户上的数字虽好看,却买不到芯片、机床,连感冒药都要看新德里脸色。
'我要这些卢比干什么?换你们的神油吗?' 俄罗斯企业主无奈拍桌。印度只能将茶叶、药品、香蕉等商品运往西伯利亚,导致贸易额大幅缩水,卢比结算比例从65%暴跌至39%。在莫斯科留学的朋友吐槽:仓库里的印度红茶堆到天花板,喝十年都喝不完。
相比之下,中国的动作更为迅速。CIPS系统一年内新增12个海外网点,阿根廷签署350亿本币互换协议后,直接用人民币购买大豆,船未出港资金已到账,省去了换汇环节,手续费大幅降低,让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银行经理暗自窃喜。
数字人民币试点已扩展至57个国家,非洲青年扫码购买华为手机的场景,比任何宣传片都更具说服力。黄金只是压舱石,真正让人民币站稳脚跟的是背后的'基础设施'——别人想模仿,却发现地基已被中国牢牢占据。
印度自然不服。当南非提议建立金砖共同货币池时,新德里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凭什么让我把家底放进公共篮子?' 然而,自家卢比无人问津,上半年国际支付占比缩水至1.6%。俄罗斯干脆重启易货贸易,石油换化肥,现场点货、现场拉走,宛如上世纪90年代的县城集市。
印度央行行长在发布会上憋得满脸通红,只能重复'卢比国际化需要时间',台下记者却悄悄将直播标题改为'时间也不想要卢比'。
美国更为焦虑。国会新草案将'去美元化'定性为经济胁迫,扬言对使用非美元购买能源的国家加征15%关税。然而伊朗不为所动,50万桶原油用人民币交割,油轮离港当天,大连交易员提前半小时下班——活儿干完了。
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紧随其后,食品级原油挂牌人民币交易,公告中特意备注'汇率风险自理',潜台词不言而喻:美元太贵,爱用不用。
金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