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周总理准备送胡志明一架飞机,却出现质量问题,贺龙大怒:没志气

时间:2025-10-07 14:24:24 来源:帝哥说史 作者:帝哥说史

1960年11月11日,贺龙和罗瑞卿率领中国军事代表团结束了对朝鲜的访问回国,他们在火车上商定,先不回北京,到哈尔滨的飞机厂去看看。


贺龙


11月14日上午,贺龙一行到哈尔滨飞机发动机制造厂视察。这个工厂的负责人13日下午接到通知后,连夜准备了一本厚厚的汇报材料,他还在总装车间布置了一个小型实物展览,挂满了各种图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挂在入口处的《前言》。

贺龙视察时,走到《前言》处停住了脚步,仔细地看了一遍,他没有说什么,就直接走进展室,对厂党委书记说:“请你讲讲目前产品的质量情况。”

书记说:“产品质量情况,我还不清楚。”

贺龙又问:“这几年来,你们厂交付了多少台合格的发动机?”

书记答不上来,工厂的另一位负责人回答说:“我们厂3年还没有交付过一台合格的发动机。”

贺龙听后严肃地说:“3年了,投入那么多材料,合格的发动机还造不出来。你们知道制造发动机的材料是哪里来的吗?这是全国人民省吃俭用、节约外汇买来的,被你们白白糟蹋了。要是人民知道你们这样干,是不会饶恕你们的!”


贺龙(右)


贺龙边说边用手杖戳着地板,发出“咚咚咚”的声响:“帝国主义仇视封锁我们,苏联撤销合同卡我们,都是看我们落后,欺负我们!你们还不争口气!一旦发生战争,怎么办?”

展室里的气氛立时紧张起来,贺龙径直走到《前言》旁边,指着上面写的“在省、市委和部、局正确领导下,胜利地完成了国家交给的任务”这句话,对厂党委书记说:“你把我们当成什么人了?对我们也不讲实话。明明3年没有出过一台合格的发动机,却写什么‘胜利完成了国家交给的任务’。这套做法不就是浮夸吗?”

贺龙的情绪平静下来后,用和缓的口气问厂党委书记:“你当党委书记几年了?”

“6年了。”

“在这个厂当了6年的党委书记,汇报时却讲不出生产和质量情况,你要好好学习啊!”



书记点点头,愧疚地说:“我们马上把《前言》撤下来。”

贺龙却用手杖指着工厂大门说:“先不要撤,要有勇气把这个《前言》放在工厂的大门口,‘示众’3天,让职工们看看。”

这天下午,贺龙一行来到飞机制造厂视察。贺龙在总装车间看到有一批飞机正在检修,便问厂党委书记:“飞机的交付情况怎么样?”

书记诚实地回答说:“几年来还没有交付一架合格的飞机。”

贺龙听后大惊,径直来到厂部会议室。这里已经坐满了哈尔滨几家军工厂的厂长和党委书记,贺龙对大家说:“今天把大家找来,主要是谈谈军工产品的质量问题。首先请飞机制造厂的同志谈谈质量情况。”


贺龙(中)


制造厂的军代表说:“这个厂制造的一架直升机,原来是准备赠送给越南胡志明主席的。但运到南宁后,因为质量有问题,没有送出去,飞机上的零件也是苏联进口的。”

贺龙早就听说这架飞机是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赠送给胡志明作专机用的,此前他只知道飞机质量不行,没有送出去,却不知道零件还是苏联产品。贺龙不禁大怒:“装的什么零件?又去送给谁?你们也不看看对象?这种没有志气的做法,怎么也说不过去。我们是国际主义者,有义务支援兄弟国家,但是必须用力所能及的东西去支援。要实事求是,不要欺骗。本来这种直升机已经是比较落后的型号,你们试制了3年,交付了几架?”

制造厂的一位负责人回答说:“还没有交付一架合格的飞机。”

贺龙听罢,严肃地用手杖指着会议室挂着的领袖像说:“你们要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国防想想,为毛主席想想,你们对得起谁呢?你们是一个大厂,国家花了这么多钱,党把这么重的担子交给你们,可是你们几年生产不出合格的飞机,还这样心安理得!现在看来,整顿产品质量问题,靠修修补补是不行了,必须下决心同过去那一套错误做法‘一刀两断’,要采取彻底的办法,重新来过。”


贺龙(中)


1965年8月4日,贺龙再访哈尔滨飞机制造厂和发动机厂,此时两个厂的产品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他终于笑了,并表扬厂领导:“过去你们3年造不出合格的飞机,也造不出合格的发动机,我批评了你们。如今,你们一个月就可以生产几架优质飞机和若干发动机,该是鼓励、表扬你们的时候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