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家长跪地被踩事件:校方致歉能否平息争议?

时间:2025-10-08 05:25:35 来源:新民周刊 作者:新民周刊

这类活动往往打着‘情感教育’的旗号,却在执行中异化为‘煽情教育’甚至‘愧疚教育’,引发社会对教育方式合理性的深度反思。

文| 李思寻

2025年9月30日,河南郑州中牟新区第三高级中学一场名为‘家校共育’的感恩教育活动,因一段‘家长跪地被学生踩踏’的视频在短视频平台引发轩然大波。画面中,十余名家长跪在操场地面,部分人背上铺着垫子,蒙眼的学生在老师搀扶下从家长背上跨过。煽情音乐、抽泣声与掌声交织的场景,被网友斥为‘以羞辱家长为代价的愧疚式教育’。


据校方10月6日发布的《情况说明》,该活动系高一年级在教师节前夕开展的‘家校共育·感恩教育’实践。部分班级在‘取得家长同意’后设计了‘亲子互动’环节,意图通过‘身体体验’让学生感知父母辛劳。然而,现场视频显示,有家长表情僵硬,部分学生摘下眼罩后情绪崩溃,一名女生当场泣不成声。

目击者描述,活动现场循环播放《时间都去哪儿了》等煽情音乐,主持人高声朗诵‘爸爸妈妈,我爱你’的台词。这种戏剧化的表达方式,让原本旨在激发感恩之心的活动,沦为一场集体情绪绑架。


事件迅速发酵,‘家长跪地被踩’话题登上热搜。网友普遍质疑:让学生踩踏父母背部,究竟是培养感恩还是制造负罪感?‘这种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感到恐惧或愧疚,而非真正理解感恩的意义。’一位家长在社交媒体写道。另有家长表示,虽事先被‘征求意见’,但未料到活动形式如此极端,‘配合只是为了不让孩子难堪’。

争议中,少数网友认为活动‘形象体现了父母托举子女成长’的现实,但立即遭到反驳:‘踩在父母肩上成才’是比喻,非真实物理踩踏。这种将文学意象转化为现实行为的做法,暴露了教育设计的逻辑缺陷。


网友评论截图(图源:今日头条)

10月6日晚,校方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致歉声明,承认活动‘环节设计考虑不周,形式不当’,并强调该活动仅在个别班级开展,非全校统一安排。中牟县教育局随后介入调查,要求学校提交详细报告。截至目前,调查结果尚未公布,涉事学校已暂停类似活动。


校方致歉声明截图

事实上,此类‘感恩教育’争议并非孤例。2019年江苏某中学曾要求学生在操场集体向家长下跪;2021年四川一小学组织学生洗脚忏悔,均引发社会质疑。教育学者指出,这类活动虽出于‘情感教育’的良好初衷,却在执行中异化为‘情感绑架’,‘真正的感恩应建立在平等对话与日常践行之上’。

‘让孩子参与家务、倾听父母故事,比制造一次集体流泪更有教育价值。’一位教育研究人士表示。目前,中牟县教育局的调查仍在继续,而这场风波已为教育界敲响警钟:当感恩被‘仪式化’甚至‘戏剧化’,教育的真诚与理性该如何坚守?

资料来源:新闻坊、极目新闻、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