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朝鲜阅兵不到3天,普京缺席,越南最高规格支持,中方安排引关注

时间:2025-10-08 14:07:52 来源:肖兹探秘说 作者:肖兹探秘说

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文|十七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

前言

10月10日朝鲜劳动党建党80周年庆祝活动,朝鲜也将进行阅兵仪式。

不过这次的阅兵普京早已做出决定不出席。

越南则做出了最高规格支持,另外中方的安排也引起巨大的关注。



韩国大阅兵

距离10月10日不到三天时间,朝鲜平壤的街头已经是不寻常的氛围。

朝鲜为这场 80 周年庆典筹备已久。

从今年年中开始,朝鲜官方媒体就多次提及 “要以盛大仪式庆祝党的生日”。



据韩联社援引韩国情报部门消息,此次阅兵预计将有超过 3 万名士兵参与。

除了常规的徒步方阵,还可能展示最新研发的洲际弹道导弹、无人机编队以及电子战装备。

这些装备的亮相,被外界解读为朝鲜对美日韩近期军事同盟活动的直接回应。



此前美韩频繁举行联合军演,韩国还高调宣布引进美国先进武器。

朝鲜则以 “强化国防力量” 作为回应,而这场阅兵正是其 “硬实力” 的集中展示。

随着阅兵日期临近,各国派出的代表团规格逐渐清晰。



而此次的阅兵仪式普京却选择了缺席,实际上是早就决定好的事情。

今年5月,俄罗斯统一俄罗斯党就宣布,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将率团出席庆典。



不过与中方不同,俄方此次更侧重党务交流,军事合作并未被提及。

去年俄朝双方签署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

朝鲜向俄罗斯提供军工物资,俄罗斯则在能源、粮食等领域给予支持。



除此之外越南的参与则成为意外亮点。

越南外交部,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将对朝鲜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阅兵。

这是越南最高规格的代表团。



中方行动

中国的表态始终备受关注,9 月底朝鲜外相崔善姬在一个月内第二次访华。

与中方高层会面时,专门就出席阅兵事宜进行沟通。

中方明确表示,中朝传统友谊是 “共同的宝贵财富”。



维护和发展中朝关系是中国的 “坚定不移的战略方针”。

随后中方宣布,官方也放出消息中方代表于 10 月 9 日至 11 日访问朝鲜。

不仅出席阅兵,还将进行为期 3 天的正式友好访问。



这一安排远超外界预期,要知道去年普京访问朝鲜仅停留 24 小时。

而中方此次不仅派出首脑级别人物,还延长访问时间。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越南的支持也让朝鲜在 “国际朋友圈” 中多了一位重要伙伴。



老挝的态度则相对 “模糊”,有相关报道称,老挝国家主席通伦计划访问朝鲜。

但对于是否会留下来出席 10 日的阅兵,双方均未明确表态。

不过即便通伦缺席,老挝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



其访问本身已释放出友好信号,也为半岛局势增添了更多 “积极因素”。

这场阅兵之所以引发全球关注,本质上是半岛周边战略力量的一次 “隔空较量”。

对朝鲜而言此次庆典是其外交战略转向的重要契机。



过去朝鲜多以 “封闭自保” 应对外部压力。

但今年以来随着美日韩安全同盟不断强化,朝鲜开始转向 “主动出击”。

试图通过吸引多国高层来访,塑造 “地区外交中心国家” 的形象。

美国和韩国的焦虑则显而易见。



韩国军方不仅密切监测朝鲜军事动向,还反复强调 “各国代表团规格影响半岛局势”。

担心朝鲜通过此次阅兵 “突破孤立”。

美国虽然未直接表态,但从其近期在亚太的军事部署来看,对朝鲜的警惕丝毫未减。



美军航母多次在半岛周边海域活动,与韩国的联合军演也未中断。

不过面对中、俄等国的积极参与,美日韩想要继续 “孤立” 朝鲜,难度已明显加大。

中国的参与则有着更深层的战略考量,当前中美关系短期内难有根本改善。



中方选择高规格出席朝鲜阅兵,既是维护中朝传统友谊,也是在地区安全格局中 “主动布局”。

通过与朝鲜加强战略沟通,中方能够在半岛事务中掌握更多主动权。

避免被美日韩牵着鼻子走,同时也为地区稳定注入 “中国力量”。

毕竟半岛的和平稳定,始终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目标。



武器展示成 “重头戏”

尽管各国代表团的外交互动赚足眼球,但阅兵式上的武器展示才是 “硬菜”,也是各方关注的核心。

根据韩国情报部门推测,此次阅兵最可能亮相的是 “火星炮 - 20” 洲际弹道导弹。



这款导弹推力较此前提升40%,可搭载多弹头,理论上能覆盖美国本。

是朝鲜 “核威慑力量” 的核心装备。

此外从俄乌战场总结的实战经验也可能体现在装备中。



比如新型无人机编队、电磁干扰设备和电子战系统,这些装备虽不具备核威慑力,但能显著提升朝鲜的常规作战能力。

朝鲜在武器展示上的 “高调”,本质上是想通过 “实力威慑” 逼迫美国接受其核国家地位。



去年9月,俄外长拉夫罗夫曾公开表示 “朝鲜无核化问题已不再具备讨论意义”。

相当于默认了朝鲜的拥核事实,但美国始终坚持 “无核化” 立场。

这一分歧仍是半岛局势的 “最大症结”。



此次阅兵展示的战略武器,既是对美国的 “警告”,也是在向国际社会传递 “拥核是生存底线” 的信号。

不过从当前局势来看,半岛爆发冲突的可能性仍较低。

中、俄等国均希望半岛保持稳定,美国虽对朝鲜警惕,但也不愿陷入新的军事冲突。



而朝鲜通过阅兵展现实力后,更可能转向 “外交谈判”,而非直接对抗。

这场阅兵最终可能成为半岛局势的 “转折点”。

美日韩的 “围堵” 遭遇突破,朝鲜的 “主动外交” 初见成效。

各方或许会重新回到谈判桌前,为半岛的和平稳定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结语

随着 10 月 10 日的临近,平壤金日成广场已做好准备。

这场承载着多重意义的阅兵,不仅是朝鲜的 “生日庆典”,更是地区战略格局的 “试金石”。

但如今半岛局势已不再是美日韩主导的 “单向围堵”。

而是多股力量共同参与的 “多元博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