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中美俄意见一致,宁可让日本从地球上消失,也不允许它有核武器

时间:2025-10-09 06:26:45 来源:墨兰史书 作者:墨兰史书

2024年9月,在联合国的一场闭门会议中,中、美、俄三国代表罕见站在了同一阵线,一致对日本提出了严厉警告,要求其全面接受核查,彻底交代钚的去向。这场会议虽然没有对外直播,但会后的一句重话在外交圈迅速传播开来:“宁可让日本从地球上消失,也不允许它拥有核武器。”

截至2025年,日本的分离钚库存已经达到47吨足够制造6000枚核弹头。这个数字之大,即便是老牌核国家也得咂舌。更重要的是,日本在技术和设备上早已具备自主组装核弹的能力。日本真的只想发电吗?中美俄三国为何如此警觉,甚至不惜联手阻止?



时间回到1940年,日本就已秘密启动“仁计划”“F计划”两项核研究计划,目标明确,就是要自主制造原子弹。到了1944年,日本科学家已能分离铀-235,与美国“曼哈顿计划”几乎同步。只是后来美军的轰炸摧毁了实验设施,才让这个野心暂时搁浅。

1945年,美军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让日本尝到了核武器的恐怖。然而,这场灾难并没有彻底打消日本的核梦。战后日本表面签署《和平宪法》,承诺不发展核武器,背地里却一直在积累核材料。



尤其是2006年以后,日本开始秘密提炼武器级钚。这些钚并不来自军方,而是以“民用核能”为名,通过六所村的核燃料再处理工厂提取。到2023年底,核材料库存已达44.5吨,并计划重启17座核反应堆,引发国际社会强烈不安。

更让人警惕的是,日本国内右翼势力正试图推动核武合法化。2021年,自民党高层提出“美日核共享”概念,开始讨论日本是否应拥有自主核打击能力。右翼智库更是鼓吹“防御性核武”合法化,将核武器包装成“保卫国家安全”的工具。



安倍晋三还曾明确表示,核共享应该被认真考虑。虽然日本政府嘴上否认,但实际行动早已显露端倪。朝鲜导弹成为日本舆论场上的“常驻借口”,民众对核武器的支持率也逐年上升。

面对日本的这些举动,中美俄三国摆出罕见的统一战线。中国的态度最为直接。日本的核材料储备和核污水排海行为,已对中国东部沿海构成重大威胁。中国外交部多次表态:如果日本在核问题上越界,中国将采取“必要措施”。这不是一句虚言,而是对历史的反思和现实的警醒。



中国还援引《波茨坦公告》,指出日本违反了国际战争结束时的军事限制条款,特别是涉及核技术的发展。2023年起,中国全面禁止日本水产品进口,用实际行动传递强硬信号。

美国方面虽然是日本的盟友,但对日本拥核表现出高度敏感。一方面,美国提供“核保护伞”,承诺日本若遭攻击,将动用核武器进行反击。另一方面,美国深知,一旦日本拥有核武器,首先威胁到的就是驻日美军。



美国国防部早在十年前就制定了“日本核突袭”应急预案,并通过《核能协定》对日本核材料流向进行年审。美国表面鼓励日本发展民用核能,实则用双重策略控制日本核能力不出轨。

俄罗斯的态度最为强硬。考虑到日本与俄罗斯存在北方四岛领土争端,日本一旦拥核,F-35战机搭载钚弹头直飞俄罗斯远东油气基地并非幻想。普京已三次在公开场合发出警告:“谁碰核,谁完蛋。”



2023年,俄罗斯在千岛群岛部署新一批导弹防御系统,明确对准日本方向,做好军事冲突准备。三国不仅在言语上施压,在行动上形成合围之势。2024年,三国在联合国提交联合提案,要求日本接受更严格的国际核查机制。这不是象征性操作,而是要把日本钉在国际监督的“显微镜”下。

不少国家也看出了问题的严重性。韩国、台湾等地区一旦看到日本成功拥核,可能会立刻效仿。到那时,东亚将从无核状态变成“核三国演义”,局势完全不可控。



恐怖组织的风险也在增加。47吨钚一旦管理失控,流入极端分子手中,制造“脏弹”只需极少量。一颗脏弹足以让一座城市瘫痪数年,放射性污染将让人类付出惨重代价。

环境问题也不能忽视。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事故,1至3号机组堆芯熔毁,每天产生140吨核污水。储水罐很快被灌满,日本决定从2023年8月起将核污水排入太平洋。

核污染物如锶-90、铯-137、碘-129进入海洋食物链,已在福岛海域海鲜中检测出超标180倍的放射性物质。孕妇和儿童的健康首当其冲,生态破坏已蔓延至北太平洋。



德国海洋研究所早在2021年就指出,福岛海域洋流强劲,两个月内可将污染扩散至大西洋。环保组织和科研机构纷纷发出警告,但日本依然选择继续排海。

2024年9月,中国与日本达成协议,允许中方独立监测排放数据。但这一让步并未缓解根本矛盾,日本积累钚材料的行为仍在继续,核污水排放也没有中断迹象。

日本曾是战争的受害者,如今却在成为潜在的加害者。从修改教科书、美化历史,到加强军费、参与核潜艇合作,日本的每一步都在挑战国际底线。



2025年,日本在奥库斯联盟中提出参与核潜艇项目的意愿,引发广泛质疑。作为一个曾在《和平宪法》中承诺不发展军力的国家,为何对军备如此“感兴趣”?

中美俄三国虽然在很多国际事务中存在分歧,但在日本核问题上的立场空前一致。这不仅关乎三国的国家安全,也关系到全球核不扩散体系的稳定。



对日本来说,技术、材料都有了,但这道门槛不是技术门槛,是政治、历史和安全三重高墙。一旦越线,等待它的不会是谈判桌,而是毁灭性的打击。

中美俄三国的态度已说明一切:核武器不是儿戏,谁踩了这条红线,谁就得承担后果。日本如果执意走这条路,等待它的将不只是外交抗议,而是三国联手的全面反制。世界可以乱,但核按钮不能乱碰。

信息来源:
[1]外交部:中方奉劝美日摒弃冷战思维,切实降低核武器在国家和集体安全政策中作用 环球网
[2]郭晓兵:日本跨越核门槛将是极为愚蠢的选择 海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