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美财长表态:对华加税或可取消,欧洲态度成关键

时间:2025-09-18 12:30:36 来源:奇思妙想生活家 作者:奇思妙想生活家

9月15日,中美代表在西班牙马德里结束了为期两天的经贸会谈。会后,中方发布的新闻稿中明确强调了三点核心立场:第一,坚决反对将经贸和科技问题政治化;第二,涉及技术出口的事项必须依法依规审批;第三,重申“互利共赢”原则,强调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这些表态虽非首次提出,但在当前敏感局势下显得尤为重要。近期,美方不断扩大对华制裁清单,频繁以“国家安全”为由实施限制措施,迫使中方在会谈中直接提出关切。



同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会后接受采访时抛出耐人寻味的表态:美国可以不因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而对中国加征关税,但前提是欧洲不对中国采取加税措施。这一说法实质上将压力转嫁至欧洲,暗示美国将根据欧洲的行动决定自身政策。

换句话说,只要欧洲保持克制,美国便可能暂缓加码。这种“缓加税”策略并非真想缓和矛盾,而是将主动权牢牢攥在自己手中,为后续行动预留空间。



对欧洲而言,这无疑是一个两难选择。美国潜台词明确:若欧洲跟进加税,美国便同步行动;若欧洲按兵不动,美国则可能暂缓。表面上看似给中国留出喘息机会,实则将压力完全抛给欧洲,试图让欧洲为其战略买单。

从操作层面分析,这种“缓加税”更多是策略性试探而非诚意表达。美国将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摆上桌面,强调中国购买俄油是在“支持对手”,但更深层目的是试探欧洲态度,同时巩固自身全球地位。



美国此举背后存在多重考量:一方面,贸然对中国加税可能冲击自身经济。当前美国通胀压力高企,供应链恢复尚未完成,新一轮加税或导致“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局面,因此需要欧洲作为“队友”分担风险。另一方面,美国试图借机扩大对俄罗斯的经济封锁。若能推动欧洲对中国、印度采取更强硬措施,便可进一步压缩俄罗斯的出口通道,既打击俄方又巩固自身影响力。

贝森特的表态不仅针对中国,更是向欧洲施压。其潜台词可理解为:“若欧洲参与,美国便跟进;若欧洲观望,美国则暂缓。”这种试探与施压并存的策略,显然并非基于合作诚意。



中方立场始终明确。外交部已公开回应,指出美方做法属于单边霸凌和经济胁迫,中方坚决反对。针对乌克兰危机,中方再次强调劝和促谈才是正道,不接受任何未经联合国授权的“二级制裁”。

这番表态也为欧洲留下思考空间。若欧盟盲目追随美国,最终受损的不仅是中欧经贸关系,更可能危及欧洲自身的产业链安全。从长远看,此次马德里谈判虽达成框架性共识,但更多是“临时止血”。美方强调对国家安全满意,中方则坚守原则、依法依规,双方分歧并未真正解决,加税问题也仅是暂缓而非取消。



贝森特的前提条件暴露了现实:美国试图用经济手段同时对付俄罗斯、中国、印度,却不敢独自承担风险,因此将更多压力转嫁给欧洲。中国则坚持底线思维,继续通过谈判解决问题。欧洲夹在中美之间,虽试图寻找平衡点,但政治与经济利益的矛盾日益尖锐。

未来局势走向仍取决于中美能否将马德里框架落到实处。若11月10日关税休战期限得以延长,短期内或能维持稳定。但从美方表态看,“不加税”仅是有条件的拖延。若美国继续将政策与欧洲决定捆绑,真正的缓和仍遥遥无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