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比稀土更要命的东西被中国拿捏?特朗普万万没想到,原本美国是进攻的一方,结果一圈打下来,对中国处处漏风。回头一看,美国竟有这么多把柄落在中国手里,怪不得中国这么硬气。
稀土王牌已经够美国难受的了,日前美媒又给特朗普一击:美国引以为傲的医药产业,也得看中国的脸色,平时制药用的近700种原料药,严重依赖中国供应原材料。
这么说可能不太好理解,咱们不如举个例子。就拿大家熟悉的一款药物阿司匹林来说,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酰水杨酸,这就是原料药;而合成乙酰水杨酸,需要用到一些催化剂,例如硫酸,这就是原材料。换句话说,中国从源头上影响着美国的医药产业。
一家机构调研了美国制药中常用的原料药,发现有近700款原料药中,有进口自中国的原材料,其中一些原料药对中国原材料的依赖度,超过了40%,少数原料药中的原材料,甚至只有中国独家供应,例如阿莫西林。
这也就意味着,一旦中国对美国药企断供原材料,再厉害的美国制药巨头,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生产出这种用途广泛的抗生素。道理很简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厨艺再高,没有米菜,也烹饪不出来美味。
调研报告显示,严重依赖中国提供原材料的这些美国原料药,有很多是日常用药,像治疗心脏病的、抗菌抗病毒的、抗过敏的,当然也有一些治疗癌症的。一位美国医药代表向特朗普喊话:赶紧拿点办法出来,药品供应链不能出问题,否则患者的生命就没法保障。
这位医药代表的言外之意是,特朗普可不能把救命的东西,让给中国控制。其实特朗普何尝不懂这个道理,关键是他根本没辙,《纽约时报》一针见血,点出了其中的原因。
一方面,美国本土几乎没有像样的能生产医药原材料的化工厂,极端环保这关不好过。在美国建个厂,第一大难题就是能不能通过环保评估。随着美国刮起极端环保风,审批门槛逐年升高,一般的厂都不给批,更何况是化工厂。为啥美国本土的芯片产能起不来,就是因为芯片厂建设进度太慢,而这就与极端环保势力的干预阻挠有关。
要是环评卡得严,环境保护有成效,那还好说,关键是卡得严,环境也没好到哪里去。哪怕有些方案已经通过了环保审批,仍然会有一群打着环保幌子的“绿色人士”跳出来,说这有问题那有问题,时不时堵路搞个示威,再加上媒体的小题大做、推波助澜,来来回回一折腾,项目就凉了。
另一方面,美国昂贵的人力成本根本撑不起化工产业。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化工产业中的人力成本,在总成本中,占了很大一头。就美国工人的薪资,没有多少化工产能负担得起。就算陶氏杜邦这样的化工巨头,也把产线转移到了美国境外。成本控制不住,没有太大利润空间,谁还愿意在美国投资化工厂。
除了这两点,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党派斗争。举个例子,特朗普现在准备上马一个大的化工项目,主要生产医药原材料。而这个项目,需要国会审批,试想一下,那帮民主党籍的议员,会让特朗普的计划,轻松通过吗?民主党一定会给特朗普使绊子。
所以对美国而言,医药原材料严重依赖中国供应,这几乎是道无解的难题,特朗普想解也解决不了。今年中美关税战爆发之初,特朗普一个劲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但对来自中国的医药原材料,给予了关税豁免。
从这一点看,特朗普很清楚,中国拿捏到了一条令美国致命的把柄。一点不夸张地说,医药原材料可比稀土要命多了。没了稀土,无非是少造一点高端设备;可一旦没了医药原材料,造不出药品,那可是要命的事。
其实何止是稀土和医药原材料,中国真要发力,还有很多可以拿捏美国的东西。只不过是中国还不想把事情做绝。
中国不想把关税战打到死胡同里面去,不想和美国彻底撕破脸。所谓“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中国清楚,中美贸易乃至两国关系,终究还是要以和为主。但是美国若长期执迷不悟,领会不到中方的良苦用心,到时候可就是“勿谓言之不预也”了,毕竟已经给过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