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中美航运规则博弈:美国邮轮拒缴港务费改道釜山始末

时间:2025-10-19 17:13:49 来源:桑启红原 作者:桑启红原

|阿絮

2025年10月15日,一艘载有1250名乘客的美国诺唯真邮轮RIVIERA号在驶向上海港途中突然转向韩国釜山。这场意外改道的背后,是中美两国在航运领域展开的一场规则博弈——该邮轮因拒绝缴纳1167万元特别港务费,成为中方反制措施生效后的首个绕行案例。

值得关注的是,中方自当日起实施的400元/净吨起步费,与美方同步出台的50美元/净吨加费政策形成直接对峙。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掌握全球49%的船舶订单,而美国民用船厂仅存7家,这场港口费之争实为全球航运规则主导权的争夺。



反制措施精准落地

RIVIERA号的临时转向使中美航运博弈从政策层面转向现实冲击。这艘净吨位约2.9万吨的豪华邮轮原为上海港秋季航线重要班次,却成为中方反制生效后的首个典型案例。其拒缴的1167万元特别港务费,源自中国交通运输部10月14日正式实施的《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实施办法》。

该反制政策采用阶梯式收费设计:2025年按400元/净吨征收,2026年升至640元/净吨,2027年达880元/净吨,2028年最终定格在1120元/净吨。对邮轮公司而言,这笔费用足以吞噬全部利润——以RIVIERA号为例,若全年停靠中国港口5次,2025年需缴5835万元,2028年则飙升至1.63亿元,而其单航次净利润仅200万至300万元。

连锁反应迅速显现:改道导致千余名乘客行程取消,引发超800起投诉。诺唯真邮轮不仅需承担赔偿损失,更面临品牌声誉下滑风险。全球三大邮轮巨头嘉年华、皇家加勒比、诺唯真均陷入相同困境,其中皇家加勒比旗下海洋光谱号执行上海至冲绳航线时,仍在纠结是否缴费及后续安排。



争端溯源:美方先发制人

这场港口费博弈的起点可追溯至半年前。2025年4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突然启动对中国海事、物流及造船业的301调查,业内人士当时即预判这是美方针对中国航运业的精准打击前奏。



10月14日,美方如期出台加费政策,以保障供应链安全与维护公平竞争为由,对中国拥有、运营或建造的船舶加征港口服务费。其收费标准同样采取阶梯式上涨:对中国拥有运营的船舶,从每净吨50美元逐步提升至140美元;对中国建造的船舶,则按每净吨18-33美元或每集装箱120-250美元递增。

看似对等的收费背后,实为遏制中国造船业的战略意图。美国本土造船业已严重萎缩,仅存7家民用船厂且高度依赖中国零部件供应,试图通过加费逼迫产业链回流。中国交通运输部在政策解读中直指,美方行为严重违背世贸组织规则和中美海运协定,更暴露其试图通过单方面设定收费标准巩固全球航运规则霸权的野心。

多维冲击波扩散

美方单边行动最终让本国企业吞下苦果。对美资邮轮公司而言,当前面临两难抉择:交钱则成本激增,不交则失去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最具潜力的邮轮旅游市场,中国不仅有年均超300万人次的客源,更是亚线邮轮的核心挂靠节点。失去中国港口,意味着美资邮轮无法提供完整的远东航线产品,竞争力将大幅下滑。



这种困境已传导至产业链各环节:航运企业重新核算成本、调整船舶部署;旅游公司忙着修改行程、安抚游客;地方政府则在港口收入与国家政策间寻找平衡。更严重的是,成本压力正沿着供应链向上游传导。华泰证券测算显示,集装箱船美东航线单箱港口费用占当前运费的25%-69%,VLCC油轮中东中国航线单位成本甚至远超正常运价,船公司转嫁成本的动机明显增强,可能推升短期运价。

美国消费者也将间接买单。摩根士丹利预计,中美航运摩擦可能导致中国输美单个集装箱运费上涨600-800美元,美国消费者每年可能多付300亿美元。若运费超过1000美元,美国核心通胀率将上升0.2个百分点。这种政策买单者的错位,恰是单边保护主义的典型特征——美国政府出台政策遏制中国,最终成本却由本国企业和民众承担。

市场空白正被迅速填补。中资邮轮如鼓浪屿号趁机加大推广力度,欧洲邮轮企业也加速布局中国航线,部分航线预订量已出现明显增长。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其他国家邮轮企业不仅获得市场机会,更在产品、服务、运营模式上获得升级土壤,全球邮轮市场格局正加速重塑。



规则主导权争夺白热化

这场博弈的核心是全球航运规则制定权的争夺。长期以来,美国凭借航运霸权主导全球规则制定,其他国家多为被动跟随者。但随着中国航运业崛起,这种格局正在被打破。

中国的底气来自硬实力支撑:2024年,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56亿吨,占全球总量的30%以上,是全球最大船运枢纽;在造船领域,截至2025年6月,中国手持船舶订单量突破4.3亿吨,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9%,在18种主要船型中有14种新接订单居世界首位。更关键的是,中国已在大型LNG船、航空母舰、大型邮轮三大造船明珠领域实现突破,船用钢铁、核心软件等卡脖子环节也取得进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



中方的反制措施展现了规则制定的智慧。与美方简单粗暴的加费不同,中方政策设计兼具精准性与灵活性:征收范围明确包含美方持有25%及以上股权的企业拥有或运营的船舶,既扩大了覆盖范围,又避免了无差别打击;同一航次挂靠多个港口仅在首个港口缴费,减少了企业负担;设置维修性靠港等豁免渠道,为谈判预留了空间。

这种有理有利有节的操作,既维护了自身权益,又向世界传递了反对单边歧视、维护公平竞争的规则理念。从长远看,这场博弈是全球航运格局重构的前哨战。美国试图通过加费压制中国航运企业扩张,但正如中央财经大学刘春生副教授所言,中方反制依据国内法规与国际法,本质是维护正当权益。

随着2028年收费标准最终落地,美资邮轮的选择将更加艰难,而中国邮轮业正借机加速升级转型。更重要的是,中国正通过这类博弈,从全球航运规则的参与者向塑造者转变,为全球化注入公平竞争的新内涵。



这场由邮轮改道引发的风波远未结束。当RIVIERA号在釜山港靠岸时,它或许不会想到,自己的一次航线调整,正成为中美规则博弈的重要注脚。正如中方多次强调的: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美国若持续推行保护主义,最终只会自断财路;若选择回到谈判桌前,才能实现共赢。

信息来源:
财新网:《皇家加勒比邮轮获中国特别港务费豁免 美另一豪华邮轮取消上海行》,2025-10-1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