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为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其中,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被列为各项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的首位,彰显了国家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10月24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深入解读四中全会精神。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在会上强调,中国经济的发展根基在于实体经济,未来也必将依靠实体经济实现长远发展。《建议》明确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作为战略任务的首要内容,并部署了四大重点任务,可概括为“固本升级、创新育新、扩容提质、强基增效”。
固本升级: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释放10万亿市场空间
传统产业作为我国产业体系的“基本盘”,在制造业中占比高达80%。《建议》提出,要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巩固提升化工、机械、造船等行业的全球竞争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郑栅洁表示,这些举措将加快传统产业质量与效率的双重提升,预计未来五年将新增约10万亿元的市场空间,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育新: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并进,打造新增长极
在培育新兴产业方面,《建议》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发展。同时,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郑栅洁指出,这些产业蓄势待发,未来十年新增规模有望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扩容提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开辟经济增长新空间
我国服务业仍有巨大的扩容和提质空间。《建议》提出实施服务业扩能提质行动,提高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水平。郑栅洁表示,这将有助于重塑经济生态,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同时打开经济增长的新空间,形成新的市场机遇。
强基增效: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构建,强化支撑保障
我国已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议》提出加强基础设施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这些举措将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协同融合、安全高效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稳固,全方位激发市场活力
郑栅洁强调,大国经济以内需为主导,强大国内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依托。《建议》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部署了拓展增量、提升效益、畅通循环三方面重点任务。通过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扩大服务消费、推动商品消费扩容升级等措施,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持续向上向好。
此外,《建议》还提出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提高民生类政府投资比重,加强政府投资全过程管理等举措,以更好地发挥政府投资的撬动作用,增进投资的综合效益。同时,通过统一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等措施,充分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