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赵熠如)10月24日零点,阿里巴巴首款自研AI眼镜正式开售,仅7小时便冲至天猫平台“双11”期间智能眼镜品类销量第二。与此同时,Meta、小米、百度等国内外科技巨头加速布局AI眼镜赛道,一场围绕下一代人机交互入口的“百镜大战”正愈演愈烈。

图为安徽合肥数智文旅生态展示活动中,工作人员向参观者介绍智能眼镜产品。(图片由CNSPHOTO提供)
10月24日零点,阿里巴巴旗下夸克AI眼镜在夸克智能设备旗舰店首发。截至发稿,该产品销量已突破1000单,目前仅在天猫平台独家销售。在“双11”大促期间,淘宝88VIP用户可叠加平台补贴与9折消费券,最低到手价仅3329元。
面对激烈竞争,阿里内部人士透露,夸克AI眼镜通过三大差异化优势构建壁垒:其一,搭载通义千问(Qwen)最新闭源大模型,支持实时视觉理解、多轮语义对话及跨模态推理;其二,深度打通阿里生态,可与夸克App、淘宝、高德、支付宝等无缝联动,例如拍摄商品即可识别淘宝价格,导航时调用高德实景叠加路线;其三,硬件配置领先,采用双旗舰芯片高通AR1与恒玄BES2800,双光机双目显示支持显示距离调节,并为近视用户提供一体化配镜方案。
近期,国内外科技企业纷纷加速AI眼镜布局:
中国移联教科院执行院长陈晓华分析称,科技巨头争相入局的核心战略是抢占下一代人机交互入口。AI眼镜不仅是硬件创新,更是承载大模型落地的关键终端,可连接智能家居、汽车、办公等场景,构建生态闭环。随着技术成本下降与需求增长,未来市场空间可能达千亿元级别,提前布局有助于掌握行业标准与用户数据主导权。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则指出,当前AI眼镜尚不成熟,更像新型摄影或AI语音产品,各大巨头基于长期主义考虑,在此领域进行试探性布局。
洛图科技(RUNTO)数据显示,自2024年第三季度起,行业进入“百镜大战”阶段,预计2025年全球与中国AI眼镜市场销量将分别达510万副和137万副,增速均超200%。CINNO Research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消费级AI/AR设备市场爆发式增长,总销量突破26.2万台,同比激增73%。
当前,AI眼镜品牌竞争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陈晓华认为,AI眼镜企业的未来发展取决于三大要素:技术体验(轻量化、续航、多模态交互自然度)、生态协同(与手机、支付等服务的无缝连接)及场景创新(如医疗、工业等垂直领域应用)。当前亟须突破的瓶颈包括续航短板、隐私安全风险以及光学显示性能与成本的平衡。
盘和林指出,要在“百镜大战”中胜出,关键在于创造重度、重磅的应用。当前产品存在设备算力不足、图形显示眩晕感、发热等问题,短期内突破需在软件上发力。
陈晓华建议,AI眼镜短期需通过端侧芯片优化与供应链降本提升实用性,长期需构建开放生态,避免同质化。企业应聚焦刚需场景(如健康监测、无障碍服务),通过技术标准联盟解决兼容性问题,方能从“百镜混战”走向可持续繁荣。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