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虎嗅科技组
作者|陈伊凡
编辑|苗正卿
头图|视觉中国
近期,OpenAI在Agent领域动作频频,其生态扩张战略正引发AI创业领域的深度震荡。从音乐生成到AI浏览器,再到“AI应用商店”战略,这家科技巨头正通过构建流量入口重塑行业格局。
10月25日,OpenAI被曝正在开发文本-音频联动音乐生成工具,可实现人声轨道自动配乐等高级功能。仅20天前,其刚宣布Booking、Canva等应用登陆ChatGPT平台,开启“AI应用商店”生态布局。更值得关注的是,内置ChatGPT的AI浏览器Atlas已首发macOS版本,支持网页原位搜索、表单填写、行程预订等自动化操作,基础功能免费开放,部分高级能力需订阅Plus/Pro服务。
每次OpenAI推出新功能,初创企业都要经历一次“生存考验”。创业者普遍担忧:在巨头生态挤压下,如何找到差异化生存空间?虎嗅通过与数十位行业从业者、投资人深度交流,梳理出垂直应用与通用Agent的两条突围路径。
面对OpenAI的生态扩张,垂类AI应用首先要破解“延长线困境”。第三方数据公司Xsignal创始人指出,OpenAI的战略并非集成所有赛道功能,而是通过生态平台成为下一代流量入口。其核心逻辑是:让其他应用接入GPT大模型,在生态内获取流量与数据。
嘉和资本CEO袁子恒揭示了更严峻的现实:“只要市场规模大的ToC应用,大模型公司未来都会涉足。”他以Google Gemini团队调研为例,指出头部厂商持续监控新兴创业公司,一旦发现成长迅速的ToC市场,便会通过后发优势快速覆盖。社交、娱乐、电商等高频高粘性场景,已成为OpenAI的重点切入方向。
但机会仍存在于深度垂直领域。以AI音乐生成赛道为例,尽管OpenAI入局引发Suno等公司估值波动,但专业作曲知识、复杂提示词工程等壁垒,仍为初创企业保留生存空间。Suno通过推出定制化音乐生成模型,允许用户指定AI歌手音色,成功将估值推至20亿美元。
医疗AI领域则提供了更典型的案例。OpenEvidence专注医疗证据生成,凭借对专业数据和行业Knowhow的深度掌握,完成60亿美元估值融资。袁子恒指出,ToB赛道中,企业工作流嵌入、私有数据优化等能力,构成了初创企业对抗巨头的核心壁垒。美国丰富的并购生态,也为投资者提供了退出保障。
OpenAI浏览器Atlas的推出,直接冲击了Manus、Genspark等通用Agent产品。产品测评显示,Atlas的集成化功能已导致部分用户卸载其他同类产品。袁子恒认为,浏览器赛道本质是流量入口之争,传统大厂Chrome与新兴巨头OpenAI的双重挤压,使创业公司难有生存空间。
但通用Agent领域仍存在结构性机会。Genspark近期完成新一轮融资,证明单一功能突破的可能性。与国内产品追求功能叠加不同,海外用户更青睐Snapchat式的垂直体验。Manus在硅谷的走红,正是精准把握了这种认知差异。
海外市场的激烈竞争倒逼创业者重构能力模型。Swan创始人通过领英KOL运营获取客户,Oleve应用工厂则通过TikTok街头采访实现冷启动。这些案例揭示,AI时代创业者需同时具备产品思维、用户洞察与增长能力。
当OpenAI构建生态入口时,初创企业的突围之道在于:垂直领域建立数据与场景壁垒,通用赛道聚焦单一功能突破,海外市场通过本地化运营构建认知差。正如山姆·奥特曼所言,AI革命不会终结创业机会,但要求创业者以更高维度审视竞争格局。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96967.html?f=wyxw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