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半年市值翻倍!东莞科技股崛起背后的硬核逻辑

时间:2025-09-22 17:27:49 来源:市值Observation 作者:市值Observation



文丨云潭

中国硬科技产业正迎来资本市场的黄金时代。AI算力、CPO光模块、PCB电路板、人工智能芯片、具身智能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在A股市场掀起新一轮科技牛市浪潮。作为全球制造业重镇的东莞,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和科技创新实力,成为这场资本盛宴的核心舞台。

【指数狂飙:东莞板块领涨全球】

2024年9月以来,东莞科技指数体系持续刷新纪录:东莞A指数年内涨幅达70%(截至9月22日),远超同期纳斯达克16%的涨幅;若从4月7日最低点769.3点计算,半年内实现指数翻倍。东莞战略新兴30指数、电子信息指数、先进制造指数分别上涨84%、86%和58%,形成多极驱动的增长格局。


▲东莞A指数走势图(来源:东莞上市公司协会)

这场资本盛宴的背后,是全球科技变革催生的新需求。以生益科技为例,作为全球PTFE覆铜板龙头,其产品通过英伟达严苛认证,直接受益于AI服务器迭代带来的材料升级需求。5月19日英伟达发布的GB300 NVL72系统,推理性能较前代暴涨50倍,对高频高速覆铜板提出更高要求,推动生益科技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52.11%。

【产业蝶变:从世界工厂到硬科技高地】

东莞的科技崛起并非偶然。自1994年粤宏远A登陆资本市场,到2025年4月宏工科技创业板上市,东莞A股上市公司已达63家(剔除重组中的锦龙股份),若包含H股及境外上市企业则达84家,位居广东省地级市首位。更值得关注的是,东莞板块总市值从6月30日的4971.61亿元飙升至9月18日的7304.89亿元,两个多月增长超200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泸州老窖。

行业分布上,东莞上市公司深度嵌入新能源、人形机器人、工业母机等战略新兴产业。科创板领域表现尤为突出,自2019年开板以来已培育9家科创企业,其中松山湖高新区就占据7席,形成智能算力中心、科技金融政策、金融机构服务的三维支撑体系。



【政策赋能:构建上市企业培育生态】

东莞的科技资本崛起,离不开政策体系的系统支撑。2021年《东莞市推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扶持办法》与「鲲鹏计划」双轮驱动,实施上市提速、质量跃升、直接融资三大工程;2022年《强化金融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实施意见》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完善上市后备库梯度培育机制;2024年《推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拿出真金白银,上市后备企业可获300万元奖励,首发融资最高奖励700万元。

今年6月出台的《便利企业融资赋能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更具突破性:鼓励上市公司设立并购基金,支持S基金(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发展拓宽退出渠道,对股票回购增持提供贷款贴息。这些政策直接推动生益科技等龙头企业市值突破,7月28日该公司股价创历史新高,成为东莞首家千亿市值企业。



【未来图景:硬科技时代的东莞样本】

从「三来一补」加工基地到全球硬科技资本高地,东莞的转型具有标杆意义。当前松山湖上市后备企业达57家,全市后备军团扩容至358家。在上市路径选择上,北交所成为新主流,汇兴智造等7家企业密集冲刺;天域半导体、东阳光药则通过港股创新上市模式(如H股吸收合并私有化+介绍上市)拓展融资渠道。

这场变革揭示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逻辑:当产业基础与科技变革同频共振,政策扶持与资本运作形成合力,传统制造业重镇便能蜕变为硬科技时代的价值创造中心。东莞的崛起,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资本故事,更是中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生动注脚。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上市公司的分析基于企业公开披露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内容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