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既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在这一关键节点,“三农”工作对国家全局发展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作为护航“三农”的重要工具,保险被赋予了为“三农”事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风险保障的使命。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股票代码:601628.SH,2628.HK)作为国有大型金融保险企业,始终紧跟党和国家战略部署,将乡村、乡镇地区(以下简称“两乡”)作为独立业务平台重点发展,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自2023年起,中国人寿正式启动“两乡振兴”战略规划,以两乡网点为支点,打造“多元化销售、综合化服务、品牌化宣传”三化窗口,在广袤乡村大地上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优质服务书写普惠金融“大文章”。
两乡网点是保险服务乡村的“前沿阵地”,但过去因设立时间较长、资金投入有限,普遍存在交通不便、空间狭小、装修设施陈旧、科技设备匮乏等问题,极大限制了客户服务效率。为打破这一困境,2024年中国人寿在原有“12345”规划基础上,以“两乡星级生产单元体系”与“两乡振兴样板间建设”为“双轮”,通过探索经营管理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两乡网点发展提速。
两乡星级生产单元体系聚焦构建涵盖所有两乡基层网点的分级分类评价和建设体系。通过年度星级评定动态追踪网点建设进展,实现精准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放,确保全国网点发展步调协调统一,分批次、全覆盖提升一线网点的硬件配置和服务能力。
两乡振兴样板间建设则重点扶持发展意愿突出、指标达成突出、综合质态突出、模式创新突出的标杆网点。通过专项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将这些网点打造为承接、践行、拓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沿阵地和关键落点。
在两乡振兴战略引领下,曾经老旧冷清的两乡网点焕发新生:崭新的便民设施一应俱全,服务态度亲切温暖,网点重现热闹景象,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开辟了新路径。
“以前来网点办事,挤在小屋里连坐的地方都没有,现在不仅宽敞明亮,还能喝口热水、充个手机电,比家里还方便!”安徽六安霍山县的村民王大妈每次到中国人寿与儿街营销服务部办理业务,都要在“爱心驿站”多坐一会儿。这一变化源于中国人寿的硬件升级举措。近年来,公司在成本可控基础上,围绕网点面积配置、设备配套和空间规划等核心要点推出多项支持举措,包括统一设计装修标准、配备便民服务设施、规划专属资金建设“爱心驿站”,在满足客户业务办理需求的同时,为两乡群众提供触手可及的便利与关怀,让网点成为群众认可的“品牌化宣传窗口”。
硬件升级之外,政保合作的便民服务同样亮眼。“缴新农合原来要跑到县城医保局,来回大半天,现在网点就能办,省时又省力!”山东菏泽鄄城支公司旧城网点的“金健康”便民服务点与当地医保局合作,实现医保政策宣讲、保费代缴等“一站式”服务。在山东潍坊寿光支公司西城网点,凭借覆盖多村镇的服务网络,成为中国人民银行潍坊市分行挂牌的“反洗钱宣传教育基地”,定期举办金融知识科普活动,帮助村民辨别金融诈骗、守护“钱袋子”。这些基层网点主动承接社会服务,构建起便民利民的“综合化服务窗口”,大幅提升了对农村居民的服务质效。
产品供给优化是两乡网点升级的重要一步。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升,传统单一寿险销售模式已难以满足需求。中国人寿以模式创新破题,依托集团优势,各级分支机构积极与本地中国人寿财险公司合作,开辟出成熟的两乡产寿融合发展路径,使网点成为“多元化销售窗口”。例如,湖南邵阳武冈支公司龙江网点与福建自贸试验区福清江阴网点通过共建网点、联合培训、综合服务,形成寿险与财险紧密合作关系;四川雅安汉源支公司九襄网点组建理赔勘察员协办小组,专项处理偏远乡村财险理赔案件,确保客户权益及时响应。类似案例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涌现,这些网点以“硬件升级、模式创新、政企联动”为核心抓手,建设“三化”窗口,实现民生价值与企业效益协同提升。
从爱心驿站里的温热水,到公示栏上的政策解读,再到家门口的便民服务点,服务延伸“一公里”,百姓就能少跑“一公里”。实实在在的网点升级和贴心服务,成为赢得百姓认可的基石。正是这份“把队伍扎在家乡、把服务送进家门、把职场建成家园”的坚守,让中国人寿用两乡网点的“小切口”,交出了一份让百姓满意的“普惠答卷”,也为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写下鲜活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