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8日,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二,亚太、欧美主要股指集体下挫。美东时间当日收盘,美股三大指数延续跌势,道琼斯指数与纳斯达克指数均跌超1%,其中纳斯达克指数自前期高点累计跌幅已超7%,创下今年4月以来最大单周调整幅度。
两大核心因素引发市场剧震
本轮全球股市调整背后,存在两大关键驱动因素。其一,美联储降息预期显著降温叠加美元指数走强,导致全球资金风险偏好逆转,股票市场遭遇资金外流压力。其二,全球AI炒作热潮出现退潮迹象,市场对科技股估值泡沫破裂的担忧持续升温。
美联储政策路径存变数
尽管美联储今年9月、10月已连续两次降息,但12月是否继续降息仍存悬念。值得注意的是,10月至11月中旬美国政府停摆43天,导致多项核心经济数据延迟发布,政策制定缺乏数据支撑或成为影响降息决策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美联储官员近期密集释放鹰派信号,进一步削弱了市场降息预期,加速了资金从股市的撤离速度。
AI泡沫担忧引发连锁反应
科技股调整压力在顶级机构操作中显露无遗。近期软银集团、桥水基金等机构大幅减持英伟达股票,部分甚至采取清仓式抛售,直指当前AI估值过高风险。作为全球AI龙头,英伟达将于美东时间11月19日盘后发布财报,这份财报不仅将重塑其估值体系,更可能成为AI板块走势的分水岭——若业绩不及预期,或将加速泡沫破裂;若超预期则可能延续炒作行情,其影响力堪比美联储议息会议。
<A股市场面临关键点位考验
在外围市场低迷拖累下,A股跌破4000点整数关口,目前正逼近3900点支撑位。当前指数点位处于2007年6124点与2015年5178点连线的压力区域,多空双方在4000点附近展开激烈争夺。截至11月18日,沪市平均市盈率16.14倍,仍处于历史合理估值区间上限,4000点下方可视为估值修复行情,上方则需资金驱动支撑。
破局关键:盈利改善与成交活跃
A股要有效突破4000点压力位,需满足两大条件:一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改善,明年盈利增速需高于今年水平以支撑当前估值;二是日均成交额需保持在2万亿至2.5万亿区间,维持市场活跃度。值得关注的是,相比欧美股市高估值,A股与港股具备显著估值优势,若全球市场进入熊市周期,中国资产的防御属性或将凸显。一旦外部环境改善,资金有望加速回流,推动市场展开新一轮上涨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