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翠鸟资本
2025年国庆假期期间,私募行业领军人物但斌因一则身份变更消息再度成为舆论焦点。东方港湾最新披露的备案信息显示,但斌的国籍信息由“中国”变更为“中国香港”,这一细节迅速引发资本市场热议。
作为中国私募“出海”的标杆性人物,但斌的每个投资动作都牵动着市场神经。其与人工智能概念的深度绑定,以及近期英伟达股价单日暴跌4.89%导致市值蒸发228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3万亿元)的剧烈波动,更将这位私募大佬推向风口浪尖。
与传统认知中“价值投资”代表人物的形象不同,但斌海外离岸账户的美股持仓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投资图景。根据美国证监会13F文件披露,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其投资组合呈现三大特征:
具体来看,英伟达以约2亿美元持仓规模位居榜首,谷歌与Meta紧随其后。这种将全部筹码押注科技巨头的策略,在2025年8月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下挫(标普500、纳指创4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期间,暴露出显著的风险敞口。
更具争议性的是其杠杆工具的使用。三倍做多ETF等衍生品通过结构化设计,在指数上涨时放大收益,但在市场波动时同样会加剧亏损。例如某三倍做多纳指ETF在指数单日下跌3%时,实际损失可能达到9%以上。这种“借钱下注”的模式,本质上是对市场单边走势的激进预判。
尽管2025年三季度持仓尚未披露,但东方港湾9月初向高净值客户发布的投资观点,已清晰传递出继续进攻的信号。这份以“人工智能投资机遇”为主题的报告指出:
当前AI应用仍受限于传统软件架构,但垂直领域将涌现大量投资机会。底座模型无法垄断应用层,投资人需重点关注具备多任务协同能力的平台型企业。这充分说明AI算力需求仍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状态。
这种表述与但斌的实际操作形成强烈呼应。通过直接持有科技股+杠杆ETF的双重下注,其试图在AI概念全面渗透各行业前,抢占被市场过度炒作的“战略赛道”。这种与全球热钱共舞的姿态,反映出中国资本出海时普遍存在的认知局限。
但斌的投资转型暴露出中国资本出海的核心矛盾:将美股简单视为收益放大器,却忽视全球化配置的真正内涵。这位曾以“长期持有茅台”践行价值投资理念的管理人,如今在美股市场呈现三大反差:
事实上,美股市场除科技板块外,消费、医疗、工业等传统领域同样孕育着穿越周期的优质资产。流动性盛宴终将退潮,真正的投资智慧在于构建跨市场、跨资产的稳健组合。但斌的案例警示我们:中国投资人进入全球市场,首先要突破的是自身的认知边界。
※此文为翠鸟资本原创文章,未获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