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A股市场出现显著波动,银行板块早盘加速下跌,其中工商银行股价一度跌幅超过2%,并首次在近一年内跌破半年线——这一技术指标常被投资者视为“牛熊分界线”。与此同时,农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银行等国有大行盘中跌幅均接近2%,红利ETF也呈现出明显的空头排列趋势,昨日跌破年线后今日继续下行。不过,临近上午收盘时,该指数出现反攻迹象。
国债期货同步走弱,市场逻辑生变
值得注意的是,在银行股下跌的同时,30年期国债期货也走出空头排列,各期限均线均向下发散,整体市场表现疲弱。分析人士指出,这一现象背后存在多重因素:一方面,市场风险偏好提升,资金开始从国债和红利资产中流出;另一方面,美元进入降息周期,叠加国内“反内卷”政策强化通胀上行预期,均不利于国债和红利资产的表现。
工行首破“牛熊分界线”,银行板块持续承压
今日盘中,工商银行股价一度大跌2%,技术上跌破120天“牛熊分界线”,国有大行股价普遍下行。自7月11日以来,银行板块已连续杀跌,目前板块指数处于空头排列状态。截至今日上午最低位,该板块跌幅已超过14%。相比之下,同期科创50、创业板50、沪深300、A500等指数大幅上涨,形成鲜明对比。有投资者调侃称,7月份杀入银行股,无异于“在银行里躲牛市”。
同期,红利板块也遭遇杀跌,自7月份最高位以来,红利指数跌幅已超过7%。该板块此前已跌破半年线,并于昨日跌破年线,今日继续向下。分析人士认为,随着M1增速等关键指标的反弹,市场开始演绎“存款搬家”逻辑,全市场风险偏好明显提升,此前躲在国债和红利资产里的资金可能出现挪移。
市场风格切换,成长股受追捧
从大类逻辑来看,美元降息带来的美元潮汐,加上国内的“反内卷”政策,使得通胀预期开始抬升,进而导致权益市场风格发生明显变化。在此阶段,成长股受到追捧,而红利资产通常会受到压制。这一点在2021年和2014—2015年大牛市当中也有体现。
恐慌是否有必要?机构这样看
在空头排列的趋势当中,投资者有时会选择恐慌性出逃。那么,当前是否有恐慌的必要呢?华龙证券认为,从半年报来看,银行板块呈现分化趋势。国有大行受益于稳定的高股息率和净息差收窄趋缓,净利润向好;而区域性银行则面临消费贷贴息政策及“反内卷”监管带来的利差压力。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二季度商业银行不良率下降至1.49%,拨备覆盖率提升,但关注类贷款规模扩大,需警惕潜在风险。
银行业在低利率环境下凭借高股息吸引险资和理财资金流入,国有大行因分红稳定具备安全边际,整体负债端有所改善,但资产端收益下行压力犹存。二季度净息差收窄趋势趋缓,国有行净利润向好,而区域性银行受消费贷贴息政策及“反内卷”监管影响,利差承压明显。
分析人士认为,投资红利资产主要取决于投资者个人的投资风格。如果从长远来看,红利资产超过4%的稳定股息率,其实仍是可以守望的资产。而银行股虽然前期涨幅较大,估值也来到了相对高位,但若经济向好,银行的资产质量也会提升。若经济存在压力,风格上仍会偏向银行。因此,面对这些优质资产,做好资金管理,恐慌或许并无必要。
责编:战术恒
排版:杨喻程
校对:刘榕枝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5-83514034
邮箱:bwb@st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