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又到了敏感时刻。一方面,关税谈判面临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大盘处于3900点的相对高位与重要关口,市场情绪趋于谨慎。
10月20日,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在第五版(高端智库)以整版篇幅刊登了两篇深度文章,专题探讨股市与提振消费的内在联系,标题为“重视发展资本市场提振消费的作用”。这一举动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被视为重要政策信号。

头条文章《资本市场提振消费的理论逻辑、传导机制与政策举措》由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院长及特约研究员联合撰写,系统阐述了资本市场通过财富效应、投资效应等渠道促进消费升级的路径。文章指出,需明确资本市场提振消费的传导机制与实践路径,以消费繁荣反哺企业发展,增强经济循环畅通能力。
二条文章《努力稳股市让老百姓的消费底气更足》由安徽大学商学院院长撰写,强调稳定股市对实体经济的资本支持作用,并通过财富效应、心理效应和预期效应反向推动消费,增强经济内循环动力。文章明确提出,稳股市是夯实消费底气的关键举措。
两篇文章均提及今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该方案首次明确资本市场财富效应对消费的支撑作用,并提出“多措并举稳住股市”的具体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文件将住房消费归入“大宗消费更新升级行动”,强调其消费属性而非投资属性,这一政策转向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后续政策执行看,国家层面在股市稳定上投入资源最多,效果也最为显著。资本市场已逐渐成为经济运行的中枢,其稳中向好不仅带动消费,还解决了企业投资低迷、经济循环不畅等问题。
当前,股市再次面临敏感时间窗口:关税战带来外部不确定性,3900点高位引发市场恐高情绪。在此背景下,《学习时报》整版力挺资本市场,强调其对消费与经济转型的带动作用,释放了重要政策信号。
股市表现与关税博弈密切相关。若关键时刻股市失守,将动摇全社会信心;反之,股市抗压能力增强可树立市场信心。历史数据显示,2018年中美第一轮博弈中,上证指数从3500点跌至2440点,负面效应显著;而2025年4月第二轮博弈中,指数虽跌近400点,但守住3000点关口,市场抗压能力明显提升,并随后走出牛市行情。
这一转变得益于两方面因素:一是中国科技创新取得突破,引发全球对中国科技企业的重新估值;二是“国家队”坚定护盘,明确中央汇金“类平准基金”地位,为市场提供稳定器。
股市稳则人心稳,为关税博弈创造有利条件。当前,中美贸易博弈进入第三轮,股市点位高于前两次。尽管近期科技股等板块出现调整,但学习时报的文章在此背景下发布,具有特殊意义。
从短期看,股市走势取决于关税谈判进展。若100%关税落地,市场或出现一定幅度调整;但从中长期看,高关税不可持续,中美均无法从中获利。随着贸易结构调整,美国未来或需对墨西哥、越南等国发动贸易战,而中国对美高科技依赖度将持续降低。
中国股市虽存在波段性震荡,但长期震荡向好趋势坚定。今日市场表现印证了这一判断:上证指数上涨52点,创业板指数涨3%,科创50指数涨2.8%,两市成交额达18739亿元,通信设备、半导体等板块领涨。
今日另一重要消息是,特朗普表示将于明年初访问中国。在10月21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重申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强调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表示元首外交对中美关系具有战略引领作用,但未透露具体访问信息。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