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合肥11月2日电(记者 储玮玮)11月2日,中国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在安徽省合肥市同步启动,标志着中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领域取得关键突破,为种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11月2日,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无人车正在运输育种加速器加代舱内的小麦。(中新社记者 储玮玮 摄)
两项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合肥物质院智能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针对传统育种效率低、周期长的行业痛点,合肥物质院智能所自2022年起提出“生物育种工程化”理念,推进“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海霸设施)大科学装置建设,通过技术装备驱动育种全链条的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与标准化。
机器人育种家“小海”覆盖“种质创制—种质鉴定—种质稳定”全链条关键环节,是“海霸设施”大科学装置的核心技术试验示范平台。其三大加速能力尤为突出:
11月2日,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工作人员正在查看育种加速器加代舱内的小麦。(中新社记者 储玮玮 摄)
面向产业需求的“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通过智能环境控制技术,实现春小麦年繁6至7代、冬小麦4至5代,将传统8至10年的育种周期压缩至2至3年。该平台建立了基于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的春化模型、加代环境智能控制模型及花期调控模型,并研发了适配不同场景的加代舱装备。目前,平台年服务能力达20万株,未来将突破300万株,已具备规模化商业化服务能力,可直接赋能种业企业与科研机构。
此次启动标志着中国智能育种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种业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