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天津11月2日电 (记者 周亚强) 第七届“智能社会”论坛于11月1日在天津盛大启幕。此次论坛吸引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腾讯研究院等数十家知名研究机构、高校及企业的近百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围绕“智能社会新形态:理论与实践”这一核心主题展开深入而富有成效的交流,旨在助推中国智能社会发展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图为第七届“智能社会”论坛现场。(天津社会科学院供图)
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中在论坛上着重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这一重要举措为科学规划人工智能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提供了明确而有力的行动指引。面对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深刻且广泛的变革,他强烈呼吁深入研究智能社会发展的中国路径,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且具备世界影响力的智能社会理论,以更好地指导中国智能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天津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钟会兵在致辞中深入阐述道,“智能社会新形态”不仅仅是一场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一场深刻的理论范式变革。它意味着社会治理的底层逻辑、资源配置的核心机制以及人际交往的基本模式都将经历一场系统性、根本性的重塑。他特别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积极回应实践需求,努力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从而为“人工智能+”行动的全面落地和纵深发展夯实坚实的学术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杨典研究员在题为《迈向数智社会主义:数智时代的生产关系变革与数智文明新形态》的主旨演讲中,独具慧眼地提出,中国正积极探索数智时代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新实现形式,积极倡导并实践“数字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理念,努力将技术进步纳入“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轨道,使生产关系的重塑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内在一致,为构建数智社会主义提供有力支撑。
在论坛主旨发言环节,多位专家学者还围绕数智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机协同社会构建、基层智慧治理的结构性变革等前沿议题,纷纷分享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智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和见解。值得一提的是,期间“天津社会科学院大城市治理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天津在智能社会研究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据悉,“智能社会”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天津社会科学院联合发起,自2019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七届,形成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成为推动中国智能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完)